“因為出身,衛青和霍去病在封建社會里受到了許過不公的評價,而這些不公的評價甚至也在現代留下了一些影響,不免讓人不平。”
“將軍的使命是打勝仗,衛青一生七擊匈奴,收取河南地,戰功卓著。從卑微的騎奴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將軍,始終保持著初心,不以權勢樹黨,不干預朝政。我想沒有哪個賢主會不想擁有一位這樣的神將吧”
“霍去病六擊匈奴,用兵靈活,不拘古法,封狼居胥為后世武將定標準。有少年將軍的意氣風發,也有為人臣子的知進退,與舅舅衛青一樣不養士不結黨,我想也沒有雄主可以拒絕這么可愛的少年將軍。”
“當然了,我說的是雄主,如小霍這樣天生富貴,從不受框束的少年將軍只有雄主用得起。畢竟,后世并非沒有霍去病這樣的少年,卻再難有漢武帝這樣的雄主。在霍去病之后的一千多年,宋高宗紹興十年,大宋已經淪陷的故地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誕生了一個不凡的孩子。”
“他的父祖身在淪陷區卻心系故國,因仰慕冠軍侯霍去病,又見多了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于是為這個孩子取名辛棄疾,希望兒子將來可以如霍去病一樣驅除韃虜。辛棄疾也未辜負父親的期盼,學文習武皆是人中翹楚。”
“二十一歲時,辛棄疾鳩眾二千參加由耿京領導的起義軍,擔任掌書記,負責起草書檄文告注3。然不久后,辛棄疾出門負責聯絡南宋朝廷,謀南歸故國時,叛徒張安國、邵進等謀害主將耿京率領部下降金。”
“辛棄疾領五十壯士,奇襲金營,于五萬金兵的金國大營之中,抓獲張安國南歸。然后將叛徒張安國帶到南宋都城臨安接受審判斬首示眾。真千軍萬馬中取人首級,李白詩中所寫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大概就是此等風采吧”
“可惜如此神勇將才卻因歸正人身份,被宋高宗投閑置散,只能醉心詩詞。或許也不是歸正人的身份連累,岳飛總不是歸正人嗎最后卻也是個莫須有。趙宋從不缺不懼生死想要救國的文臣武將,卻唯獨缺一個明君。”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注4這首破陣子道出了辛棄疾一生的心酸,學了滿身武藝,想要報效國家,驅逐韃虜,最后卻只能醉心文學坐等白發生。”
“可這首破陣子又何嘗是辛棄疾一人的心酸,他也是趙宋全體有志抱國的武將寫照啊”
宋朝有志報國的武將皆是默然。
“趙宋我們后面細說,繼續說西漢。唐時,詩人戎昱借古諷今,作詠史又名和蕃一詩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肅宗朝因天幕出現后,“帝王系統”選擇了唐肅宗,在父子爭權時,李亨占據了更多優勢,也因此朝廷平亂的動作快了許多。加上前陣子天幕說了許多太宗的事情,唐軍士氣大漲。相較于歷史上那場持續了八年的安史之亂,眼下才第三年卻唐軍便已經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少年戎昱的家鄉荊州眼下相對太平,故此能安心讀書聽天幕。聽到自己的名字,少年戎昱高興道“阿耶,天幕上說我呢”
“你怎就知道是說你”戎父笑道,其實心中也覺得是自己兒子。畢竟戎昱不容易重名,又是李唐王朝的詩人,而兒子從小就好詩文。想來那唐憲宗是當今之后的帝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