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這會兒,漢軍箭都用完了,只剩下李陵和校尉成安侯韓延年以及八百人左右。這時又發生了一件雪上加霜的事情,軍候管敢因私怨在兩軍陣前投敵,將漢軍的實際情況報給匈奴人。”
“面對這樣的絕境,已經很難反攻的李陵與韓延年還想帶著余下的人突圍。在突圍中,韓延年戰死,李陵下馬投降。此戰距離邊塞只有百里,或許是兩人引走了大部分追兵,分散出去的漢軍有四百余人逃了回來。”
“朝廷得到消息后,漢武帝以為李陵戰死,召見他的母親和妻子想要加以撫恤。不想卻得知李陵沒有戰死,反而降了匈奴。直到李陵降敵后,百官都罵李陵,唯獨太史公司馬遷給李陵求情。”
“太史公覺得李陵以五千步兵,面對匈奴主力有這樣的表現已經很厲害了。原本這個求情沒問題,但太史公不會說話啊給李陵求情就給李陵求情唄,太史公又順便說了李廣利死了那么多人殺敵卻那么少,表示李廣利不太行。”
“雖然這是事實,但這句話可不是能隨便說出口的。太史公說的是誰那可是傾國傾城李廣利啊。當年說衛青的都沒啥事,太史公哪想到帶了李廣利一句,就有了個詆毀貳師將軍的罪名直接被嘎了一刀。”
“不過這刀不是嘎了腦袋,漢武帝除了喜歡嘎人腦袋外,最喜歡的施以宮刑。我以前一直以為司馬遷給李陵求情挨的這一刀,但”
“雖然還是為了給李陵求情,但實際漢武帝惱他的是給李陵求情順帶揭穿了李廣利是個皇帝強捧的庸才,就覺得太史公確實挺冤。”
“在很久以后,漢武帝想起當初李陵孤立無援這事是有點后悔,于是他覺得都是路博德奸猾,讓他誤會了李陵,沒給李陵安排援兵。額這怎么說呢其實老路也挺冤,畢竟,他不是戰時抗命不愿意為后軍,而是在出兵前請戰打前線。正式任命前,人家想調崗我覺得不過分啊,又不是負責后路援兵半路跑了。”
“主要還是漢武帝自己疑心病太多,那么多將軍請戰,本該高興,他卻疑心這個疑心那個。路博德想打前線,你給他安排前線沒問題,但就不能另外安排一路援兵啊自己安排失當,把責任推給請戰的路博德多少有點不地道。”
“李陵在匈奴一年后,因邊關傳回消息說李陵給匈奴人練兵,然后漢武帝一怒之下就把李陵一脈族滅了。說李陵冤,也確實冤,這一戰他其實已經打到最好了,衛霍來,也不一定能打得更好。可投降這事吧,卻又不算冤,既然作為軍人上了戰場就該有暴骨他鄉的決心。”
“將軍可以戰死,可以被俘,但不能投降。不能降不僅是將軍的身份,也是為了母親和妻兒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