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什么是詐降,詐降你得有人配合。你沒有傳消息回去,直接在前線降了,朝廷怎么知道你是真降還是詐降漢武帝與你有沒有心心相印。朝廷不知道內情,又沒有人證明,即便打算是詐降在實際操作中也就是真降了。”
“且為什么李陵投降后,匈奴沒有將他當做俘虜,而是以禮相待,單于還把女兒嫁給他呢因為李家世代忠良,因為李陵本身確實非常出色。匈奴善待李陵,與漢武帝封渾邪王萬戶侯是一樣的概念。除卻拉攏對方的人之外,還要借此打擊對方的士氣。”
“李陵這一降,隴西李氏積累數代的聲名毀于一旦,隴西士族皆以隴西李氏為恥。可以說李陵這一下坑了自己家族數代,即便一千多年后的李唐想要給自己安排個有名的祖先,也是繞開了李陵這李家嫡長一脈,而是選擇了李敢一支。”
“李陵這種世代忠良的名門子弟降了,對于漢朝的士氣有著難以估量的損失。比如當年的汪某人投降小日子前也很有名望,而名氣越大其投降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精神打擊也越大。”
“如果李陵只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子,他投降自然無所謂,可偏偏隴西李氏的名聲吹得那么響亮,李廣還被吹成了悲劇英雄。在這樣的背景下,李陵身為李廣嫡長孫降敵,對大漢是有很大負面影響。這也是為什么李陵投降后還為匈奴人練兵的消息傳回來后,漢武帝會如此憤怒,立即將李陵一脈族滅。”
“那么李陵為匈奴人練兵的消息是怎么來的呢這其實是個烏龍,李陵降匈奴那會兒恰好有個駐守奚侯城的塞外都尉李緒降了匈奴,為匈奴人練兵非常賣力。李陵戰敗一年后,漢武帝曾經派公孫敖帶兵深入匈奴境內想要接應李陵逃回匈奴。”
“公孫敖沒有接到人,卻從俘虜口中得知了李陵給匈奴人練兵的事。然有說法是李廣利利用了這個機會,以彼李替代此李,即公孫敖聽到的消息是李廣利安排的。李廣利利用公孫敖傳話來除掉李陵,至于原因也不難推測,李陵的堂弟李禹是太子的近侍,堂妹是衛太子的女人。”
“李陵雖戰敗,但實力也是有目共睹,一旦李陵真的被接回來,衛太子身邊就得了一員猛將。這個說法,是比較可信的,畢竟此時李廣利已經和親家劉屈氂在研究如何讓衛太子失勢,謀立外甥劉髆為太子了。”
“至于為什么說公孫敖是被利用,從公孫敖在巫蠱之禍的結局來看,他也是屬于太子這邊。當時衛太子勢弱,公孫敖與李家又沒仇怨,還是同一陣營,沒有必要去害李陵。后來,李陵知道自己給李緒背鍋,導致自己家人慘死,還去刺殺李緒報仇。”
昭帝朝,李陵已完全是匈奴貴族的打扮。漢朝出現天幕的事情,李陵有聽說過,卻看不到。可自從天幕開始說到李家后,李陵竟也能聽到關于李家的內容。得知當初陰錯陽差的真相,李陵對李廣利恨之入骨。
可再恨又如何,李廣利雖然與他一樣投降了匈奴,但在投降的一年后就被他哥哥李延年的好友衛律設計而死。以至于現在李陵想要報仇,都找不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