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即便父子意見經常相左,始皇帝也只是不滿兒子不懂自己的用心,并非放棄扶蘇,從他最后的安排來看,雖然扶蘇沒有讓他滿意,他也還是選了扶蘇為繼承人。沒有立太子的情況下,后事盡托長子就是表達傳位扶蘇的意思了。”
扶蘇精神一振,對啊,即便他和父皇意見相左,父皇還是愛他信任他。他為何要羨慕衛太子啊,若是他和衛太子一樣相信自己的父親,父親就不會對他失望和他生氣了。君子和而不同,父子間政見不同又不是什么敵人。
思及此,扶蘇眼睛亮亮地看向自己的父親。始皇帝沒有想到長子突然用這般孺慕的目光看著自己,心情有些奇異。
“可惜,不管是始皇帝還是漢武帝都犯了同一個錯,那就是父子分隔兩地,終究給了他人可趁之機。”
始皇帝朕已經準備立太子了,這次絕不給趙高之流可趁之機
劉徹朕要記清楚,誰害我兒,該流放就流放,該殺掉就殺掉
“既然漢武帝并非不滿衛太子政治主張,衛太子也很信任父親,本來堪稱模范父子的兩人因何凄涼收場概因漢武帝對太子還是有些不滿的,至于漢武帝對太子有什么不滿呢大概就是太子長大了。”
啊天幕下的百姓表示不懂,兒子長大了不是好事嗎封建社會,平均壽命短,養孩子最怕夭折了。
“是啊,太子何止長大了,太子都要當爺爺了呢對于普通人而言,當曾祖父,四世同堂是福氣,可對于求長生的漢武帝而言,四世同堂不是什么福氣,而是無時無刻不再提醒他,自己已經老邁。”
“抱重孫子,多好的福氣啊”百姓們表示無法理解皇帝這種生物。
“早年的漢武帝求仙求長生,但依舊看重太子。大約是總想著有一天自己能成仙御風而去,那么大漢天下肯定要托付給愛重的長子啊。可隨著年紀老邁他漸漸意識到不管是成仙還是求長生都只是虛妄,他應該已經意識到了長生只是方士編織的騙局,只是不愿意面對現實,于是在這種失望下,他會潛意識下把權利抓的更緊。”
“晚年的武帝很不愿意見到成年的兒子,尤其是生病時,更喜歡自己躲起來。這就是為什么會有太子知道父親生病,派使者探視,而自己不去探視。不是太子不孝順,而是病中的武帝不喜歡看到成年的兒子。”
“皇帝老子這是什么毛病啊,生病了不想見兒子”聽著天幕的老農揮舞著鋤頭,表示無法理解。
隔壁田里的鄰居接話道“生病了,誰不想兒子守在床前端茶送水,皇帝真是奇怪咧”
病中派親信去祭山神,而不是將長子召到身邊的秦始皇感覺自己有一點點理解漢武帝的做法,只是一點點,不是全部。然年輕的漢武帝劉徹其實也不太了解老年漢武帝這個操作,比較現在他還是盼兒子的階段,而不是嫌棄老兒子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