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蠱之禍最先死的那批人大多是漢武帝的血親,而當時武帝強捧的李氏外戚在朝中勢力遠勝衛氏,這里是李廣利能敢生出謀立太子野心的依仗。在這樣的情況下,若說是漢武帝設計了一切,難道手握帝國權柄的漢武帝大費周章就為了殺一個失侯服役的衛伉嗎”
“故此,我認為巫蠱之禍的起因并非所謂武帝要廢太子,除外戚這種理由。沒有備選繼承人,衛家已經沒落,太子能力不錯,登基后也不會有外戚干政的擔憂,漢武帝得多糊涂,才會想廢太子除衛家”
“漢武帝不僅不是巫蠱之禍的主動發起方,還是入局之人。稀里糊涂入了這個局,稀里糊涂滅了自己族。”
劉徹氣得想殺人,奈何天幕提到的什么蘇文、江充現在都不知道在哪里,甚至有沒有出生都不知道。唯一能夠查到的人也就是侄子劉屈氂和韓嫣的弟弟韓說,這兩人皆是稚子。
“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回到前面的假設,如果扶蘇處于劉據的位置,或者說劉據沒有選擇起兵清君側,而是消極應對等待漢武帝自己醒悟過來,為自己主持公道,是不是就沒有后面那場禍事了”
“個人觀點是或許可以避免長安城的那場血腥戰斗,然后衛太子會像扶蘇一樣死的連一點水花都沒濺起來。然后大漢會像胡亥成了秦二世的秦朝一樣走向覆滅,后面的漢室中興,就想都不要想了。”
“聽到這話,有人或許不贊同,覺得衛太子沒有那么重要。因為在太子死后,漢武帝的托孤大臣霍光很好地擔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完成了原本要交給衛太子的歷史任務。漢武帝最后的政策和漢昭帝時期的國策平息了幾乎讓王朝覆滅的農民起義,讓大漢順利過渡到了休養生息的階段。”
“于是不少人就覺得衛太子對大漢并非必要的存在。反正沒有衛太子,也會有霍光,甚至覺得沒有霍光,可能也會有其他什么人出來完成這個使命呢然真的如此嗎那秦朝、隋朝怎么沒出現一個霍光啊時勢造英雄不假,但歷史告訴我們不是英雄,再好的時勢都沒用。”
“一國之興盛,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如不是那個特定的人,即便有天時地利也沒用。說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合久必分這個規律似乎沒有王朝能夠逃過,但分久必合卻非必然,天下一統是無數豪杰和仁人志士鑄造出來的,并不是王朝興盛規律所賦予。”
“要不然春秋戰國、魏晉亂世和五代十國的混戰怎么會持續那么久你在看看隔壁歐羅巴,至今都是一盤散沙,沒有完成統一。因為他們沒有秦始皇、沒有漢高祖、沒有漢武帝、沒有唐太宗、沒有明太祖”
“說的更明白一點,有些人在歷史上是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歷史賦予他們歷史任務,而他們的存在可以說是無可替代的。就如秦末沒有劉邦不行,因為匹夫項羽不會維系始皇帝創造出來的統一局面,造不出一個承秦制的新王朝。”
“隋末沒有李世民不行,只靠李淵和李建成,統一天下都難,就不要說讓頡利可汗轉業當長安舞王了。若說戰亂是人逐利本性所致,那么盛世太平就離不開無數人為之割舍私欲,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