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子夫保護了她們應得的權益,保護她們不被后宮中得勢之人欺凌。館陶長公主和平陽長公主分別是景帝和武帝的同胞姐妹尚且要討好自己的兄弟,陽石公主沒有親兄弟,她會親近寬和的嫡母和長兄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陽石公主很可能與太子一系走的很近,已經被歸入太子一派。若說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有私情,就能將借著公孫家的倒臺把這位公主拖下水,同時給漢武帝營造一種與太子親近的人都想詛咒陛下,希望陛下早點死的氛圍。”
“再說公孫家的另一罪名,在通往甘泉宮的馳道上埋藏木偶人詛咒武帝。后來我們知道,所謂巫蠱詛咒,大部分是江充一手炮制。他先和武帝說陛下您多病都是有人用巫蠱詛咒,然后憑借著武帝的信任得到了查察巫蠱的權利。”
“當時長安巫蠱盛行,許多人家效仿皇帝行巫蠱。這些東西還真不難找,至于有這些東西的人為了跟風還是真的詛咒皇帝,就是江充說了算了。江充帶著胡巫到各處掘地尋找木頭人,到了目標人家找到了省事,找不到就自己埋了再挖出來,又事先在某些地方撒上血污,以鐵鉗燒灼之刑,逼人承認行邪術的罪名。”
“這種恐怖的高壓政策下,國中人人自危,官吏互相參劾,百姓們相互誣指,有的是怕自己慢一步就被人誣告了所以想要先下手為強,也有人渾水摸魚借此機會鏟除異己。誣告成風,深社會風氣糜爛,對于國家的傷害,歷史上我們看過許多了,沒有一次不是血流成河。”
“在江充的諸般炮制下,從京師長安、三輔地區到各郡、國,就這樣先后死了數萬人。除卻公孫賀父子、陽石公主,諸邑公主、小平陽侯曹宗、衛家長子衛伉、公孫敖、趙破奴等紛紛被冠上巫蠱詛咒的罪名,或身死或族滅。”
“然對于巫蠱之禍的開端之案公孫家這個在馳道上行詛咒的罪名我一直看不太明白,你說公孫家在家行巫蠱,我可能就信了,但在馳道上做這事,邏輯怎么看都有問題啊。難道誣陷的人是為了讓后世人明白這就是個冤案”
“太子劉據安排使者去甘泉宮探望父親,因太子的使者走了馳道,被江充逮住了。可見江充將馳道監控的相當嚴密,從上面走過都能發現,那公孫家在馳道上埋木偶人都沒有發現,還要等朱安世來告發”
“假設,公孫賀父子確實干了這事,那么就兩個可能其一、他做事不嚴密,被人知道了。那他這事做的到底有多不嚴密,竟然連朱安世這個通緝犯都知道。為什么通緝犯都知道的消息,管理馳道的江充不知道,江充多少也得是個失察之罪吧”
“其二、公孫賀干的非常嚴謹,連管理馳道的人都沒有發現,那問題就來了,朱安世一個通緝犯一不是公孫賀的親眷,二不是公孫賀的門客,怎么會知道公孫家這等秘密,還連他兒子跟誰偷情都知道”
“難道朱安世這個陽陵大俠客,漢武大流氓竟能在丞相家里安插細作要是一個頭目能在國家部級高官家里安插細作,那這事可就可怕了。嘖”
公孫賀游俠,甚至可恨
劉徹游俠,甚至可恨,我必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