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是這個舊相識或其家人出賣,追捕的人很快就找到了太子。追捕之人顯然無意讓太子父子活著回長安,進門就拔刀殺人。主人家為了保護太子與追捕的官兵相抗和兩個皇孫一起被格殺。太子不愿受辱,自盡身亡。”
“可惜那位收留太子,并為保護太子慷慨就義的義士并沒有名字留下。倒是追捕的人中有個叫張富昌的山陽男子和新安縣令史李壽有留名。”
“我想太子的死對于漢武帝來說既是意料之中,又是預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在漢武帝下令讓劉屈氂追捕太子就該預料到太子會死在外面,但我想漢武帝的潛意識沒覺得太子會死在外面,而是應該抓回來,由他處置。”
“哪怕是廢太子什么或者處死太子也該是由武帝這個君父來處置,而不是就這樣就被追捕的人格殺逼死了。太子之死傳回長安,已經覺察或者說已經意識到太子冤屈的武帝心情應該是相當復雜了。”
“雖然令狐茂的訟太子冤書讓武帝有所醒悟,但事情發生到這個地步,讓皇帝承認自己錯了,卻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承認太子之冤屈,漢武帝就必須直面自己為人蒙蔽逼死皇后和太子的錯誤。”
“最最重要的是,武帝此時應該已經發現了,身邊的人竟然都成一伙了。內臣蘇文、丞相劉屈氂、將軍李廣利等人一口咬定太子是謀反,馬通等人因追捕太子封官進爵,沒有人愿意太子翻案,他們已經開始謀立新的儲君了。”
“于是就有了前面的一幕,李廣利出征,劉屈氂送行,兩人堂而皇之討論儲君問題。晚年的武帝非常多疑,他連自己的兒子都不相信,自然也不會全然相信劉屈氂、李廣利這些人,因此兩人的密謀很快被漢武帝察覺。”
“劉屈氂這個讓武帝下定捕殺太子一脈最后決心的丞相和李廣利這般昌邑王舅父堂而皇之的謀立新儲君,漢武帝會怎么想或許他原來察覺太子可能冤,但不明白這些人為什么要逼死太子。現在劉屈氂和李廣利把理由也給他送上了。”
“然要一個君王尤其是漢武帝這樣的君王承認自己的錯誤,并不容易。于是,有個人就為漢武帝送上了臺階,此人就是看守高帝廟的小郎官田千秋。與令狐茂一樣,田千秋也給武帝上書為太子鳴冤。”
“田千秋比令狐茂說的要委婉些,也更聰明,因為他請出了大神。田千秋上書道有個白發老翁入夢說兒子擅自動用父親的軍隊,其罪應受鞭笞。意思是兒子不聽話,當爹的打一頓就好了,怎么能殺子呢至于太子殺了江充、韓說之流,算不得什么罪。”
“漢武帝聽了之后霍然醒悟,立即召見了田千秋,表示我與太子父子之間的事,別人難以插言,只有你知道其間的不實之處,這肯定是高祖皇帝的神靈派您來指教于我,于是拜田千秋為大鴻臚注1。”
劉邦差點扯斷自己的胡須“這還扯到乃公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