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族之刑應該是比前面提到的族滅牽連更廣,比如李延年和李季族滅并沒有牽連李廣利,李陵族滅并沒有牽連李敢一脈。假設武帝對殺李延年和李季是有一起處死李廣利,那么后面也許就可以少死好幾十萬漢軍和漢民了。”
“兩征西域、兩征匈奴,在戰場上因李廣利這庸才葬送的漢軍和負責后勤的漢民就是個可怕的數目,就不要說這幾場戰爭失利填進去的巨大損失間接導致無數百姓因沉重的賦稅徭役而家破人亡了。”
“再說巫蠱之禍,牽連之人數十萬,漢武帝固然是主要責任人。沒有李氏外戚下場推波助瀾,就憑蘇文、江充之流未必能發展到那種地步。”
“天幸,李廣利逃去匈奴一年后,李延年的好基友衛律嫉妒李廣利后來者居上,權位在自己之上,買通巫師說動單于把李廣利殺了祭天。李廣利死前詛咒匈奴,正好遇到那年有嚴重氣象災害,嚇得單于還給他建了個祠堂。”
“再說巫蠱之禍中除了江充、蘇文、劉屈氂、李廣利這些迫害太子的主謀人員,其他諸如商丘成、張富昌和李壽等追捕太子得益的人或被武帝誅殺,或驚懼中自殺。按道侯韓說之子韓興因父連坐被殺,而韓說的另一個兒子韓增卻得以幸存。”
“好在這個幸存的韓增不像伯父韓嫣那么輕浮不知進退,也不似父親韓說那般忘恩負義,為人十分寬和自守。韓增后與霍光一起擁立漢宣帝,成為了麒麟閣十一功臣,在張安世過世后繼任大司馬,并得善終,謚號安侯,后爵位因兒子無子斷絕。”
天幕說到韓說時,漢宣帝還特意安撫過韓增,然韓增始終惴惴不安,懼怕當今記恨當年之事。聽到這里,現在韓增確定陛下并沒有因父親之事遷怒自己,終于松了一口氣。
不同于宣帝朝的韓增,昭帝朝的韓增聽到天幕對父親的厭惡后一直十分憂心。天幕透漏了將來皇位會回到衛太子一脈,當今陛下寬和還有將小侄孫當繼承人養得意思,不免怕日后被秋后算賬。
現在天幕提到自己,雖不知道自己因何決定和霍光一起擁立衛太子的孫子,但顯然自己這個選擇是正確的。皇孫是天幕蓋章的中興明主,為人臣子還有什么比能力和功績得到賢主認可,并能善終更讓人高興呢
因太過高興,就連天幕透漏將來兒子無嗣,自己沒孫子這事,韓增都沒有太難過。
“重合侯馬通在李廣利投匈奴后回京,得知江充被夷族之后,怕皇帝秋后算賬,馬通與其兄侍中仆射馬何羅和季弟馬安成合謀刺殺武帝,被金日磾察覺,族滅。馬通和馬何羅在后世常以莽姓稱呼,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罪人的緣故。”
“至此,曾追隨太子起兵之人,迫害太子之人以及部分想要兩面討好之人都被武帝殺了個干凈。逝者已矣,漢武帝殺再多的人,也買不來后悔藥。其后幾年,漢武帝因苦惱繼承人問題思念太子先修思子宮以寄哀思,后又在太子罹難的湖縣修建了歸來望思之臺,望而思之,期魂來歸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