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氣鼓鼓這個李邈竟然說相父壞話
“劉禪暗弱,能力平庸,但他卻有一個優點,就是沒有帝王多疑的毛病。劉禪是個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對自己的能力有清楚的認知。爹在聽爹話,爹死了聽相父的,相父死了聽相父留給他的老臣。”
“相父和他說過能用的人,他是真的一個個全都用到死。就連降臣出身的姜維因為是相父留下的,就能放心讓姜維帶兵北伐。但凡岳飛、辛棄疾能遇到一個劉禪這樣的君主,北伐就成功了。”
“蜀漢后期不行除卻前面提過的天下十分只占其一,先天不足,就是相父留給阿斗的人不夠啊。諸葛亮雖然給阿斗留了人,但這些人畢竟沒有諸葛亮那么強的能力。沒有人能像諸葛亮一樣,一個人就把蜀漢的人人心攏起來。”
“于是就需要阿斗自己提拔人才,平衡朝局了,可阿斗他挑人的眼神不太行啊。如果阿斗聽李邈直言,拔出諸葛亮留給他的人,自己選人上來,蜀漢決不能延續那么久的。”
“后世罵阿斗,其實很少罵他昏君,而是嫌棄他太平庸了。一個平庸的君主做不了大漢的中興之主,只夠做個守成之君。在守成上,阿斗還是很強的,在諸葛亮死后,他自己還撐住了蜀漢二十九年。如果把他放在趙構、朱祁鎮這些人的位置上,他能做的比這些昏君好百倍千倍。”
“那為什么阿斗沒那么差勁,我們還常說扶不起的阿斗呢大概是因為蜀漢的臣子太忠。諸葛亮的兒子和孫子戰死后,阿斗覺得這戰沒法打了,就打算降了。可是他的兒子和臣子卻都不愿就這么降了。蜀漢之臣包括太子和皇子都殉國去了,就他這個君王選擇茍且偷生,可不就成了顯眼包了。”
“自古王朝末年多見臣負君,王朝將滅,文武大臣都急著拋下君王甚至獻祭君王謀取后路。唯獨蜀漢獨樹一幟,臣欲再戰,奈何主公先降。臣子還沒謀后路,劉禪已經開始謀后路了,這才是他最為人詬病的一點。”
“蜀漢有降臣嗎有,然人家降不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身家性命,而是為了保護降魏的劉禪。相較于某些得君王信任,卻想獻祭主公向新主公邀功的人,蜀漢之臣實在是一股清流。皇帝是個比爛的職業,末代王朝更是以昏君奸臣比爛為主,可蜀漢卻非如此。”
“因為蜀漢之臣太忠太義,劉禪為了保全性命茍且的那句樂不思蜀,不免讓人不恥。”
“說回李邈,這家伙是不會說話沒啥情商之人。最初因為罵劉備,氣得劉備想殺他,是諸葛亮救他小命。后來又懟諸葛亮,氣得諸葛亮不愿用他。現在到了劉禪這,依舊是喜歡自作聰明。”
“須知始皇帝叫呂不韋仲父是被迫,但阿斗叫諸葛亮相父,絕對是心甘情愿。劉禪對相父的依賴甚至超過親爹劉備,因為劉備死了,他還有相父輔佐。現在相父沒了,阿斗一想到自己要當家了,都愁死了。”
“李邈這個時候跑來進讒言,侮辱相父身后名,阿斗哪里能忍,當時就給下獄了,本來是要交給朝臣議罪,結果回去越想越氣,天亮就直接把人殺了。”
“劉禪雖是君王,但他既不是如始皇帝、漢武帝這類殺伐果斷的雄主,也不是趙構、朱祁鎮這類隨便殺人的昏君。劉禪當了四十一年皇帝,親自殺的人就兩個,一個是詆毀相父身后名的李邈,另一個是造他黃謠的劉琰。”
“劉琰的妻子胡氏去給太后賀新春,太后很喜歡胡氏,就留胡氏陪了自己一些日子。結果胡氏回家后,劉琰懷疑妻子與皇帝有染,對妻用了私刑,并逐出家門。其妻上告后,劉琰按照律法程序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