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實在厭惡葉浮光,不愿與她有任何的身體接觸,現在葉漁歌就能抓住她的手腕,給她把個脈,當場用她“失心瘋”的癥狀來驗證自己的所學
青衣如環繞過江寧城的綠水,而今懶懶往冰冷石柱上倚去,葉漁歌垂下眼簾,令落進堂內的日光無法穿透那層纖濃眼睫,眸子里漆黑一片。
她隨性地勾了下唇。
“除了書脊醫典二字,姐姐在這本書里可還有認識的內容”
嘁,瞧不起誰
葉浮光立即翻開了書,試圖當場給她表演一個文盲認字,給她一點猿人直立行走的超進化震撼,結果打開發現這本書里面寫著居然是甲骨文。
一頁就幾個復雜的圖畫,像在刻畫一些祭祀內容。
她恍然,這里頭才是真古籍,外邊那層藍色封皮是后包的。
難怪葉榮被老中醫手把手教了那么多年,進了永安皇宮的太醫院之后日日琢磨,仍然在醫學上毫無長進,沒有露出什么驚艷一手醫術。
他若是無法將這本繼承來的醫典翻成好認的漢字再謄抄一遍,憑死記硬背能記下來的方子恐怕少之又少。
更難怪后來葉漁歌能夠成為男女主的專用御醫,肯定跟這本書有很大的關系。
葉浮光的學校里有研究甲骨文的大拿,她也輔修過這門課程,但后世已發現的五千多個甲骨文字里,只有一千五百個被破譯了,也不能指望她本科將這些都學完
一言以蔽之。
當文盲沒什么不好的,符合人設。
她一頁頁翻過,挑出幾個認識的象形圖之后,心如止水地合上了書,面不改色地接道,“我問你,人參有何功效”
方才她翻書時的神色葉漁歌從未見過,認真不已、面色肅然,同往日在葉家那個只知花天酒地,揮擲千金的浪蕩子截然不同。
差一點,她就要信這家伙真能認識里頭的一個字了。
現在聽見葉浮光冒出的問題,她眼中鄙夷之色更盛,“除了人參,往日在家中的菜肴,你可還有認得的怕是五谷難分吧。”
葉浮光看著她,“你該不會是不知道吧”
“”
這敗家子,倒是比以前口舌鋒利不少。
葉漁歌面色沉沉,幾息后還是語氣冷冷地開口,“味甘微苦,性微溫,可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益智,亦可用于風軟腳弱之癥,或成獨參湯,止臨產大出血。”
葉浮光滿意點頭。
搖頭晃腦的樣子倒是跟學堂夫子挺像。
可惜面前的女生見不得她這幅裝模作樣,在她二度啟唇時,假裝貼心地問道,“阿姐可要再去書房里拿兩本帶圖畫的瞅一瞅,以免憋不出第二問”
這時代只有話都說不清楚的小兒才看帶畫的認字本。
這是讓她去翻三字經的意思。
葉浮光充耳不聞,假裝思考了會兒,“麻黃湯與桂枝湯解表,分別需對應何癥狀”
這問題一出。
葉漁歌神色稍微變了一下,她重新上下打量著眼前草包,有一瞬間疑心她這次回來有什么別的目的,又或者是認識了什么人,畢竟這兩個方子的君臣佐使葉浮光恐怕都記不全。
但是
葉浮光的為人處事,誰能看得上
而她現在一個會試都沒參加的白身,在永安也不過是一介從五品小太醫的低門之后,誰又有必要這般委婉地試探她呢
想到這里,葉漁歌面上的鄙夷之色稍斂,只有人還是那副懶洋洋的姿態“兩方皆治外感風寒發熱,麻黃湯表實癥,無汗、脈浮緊;桂枝湯表虛癥,治汗出、脈浮數。”
這兩個方子都用于風寒感冒,即便都需望聞問切,但患者是否出汗,是最明顯的對應用方區別。
怎么說呢
葉浮光給她出的前兩道題,在中醫界也就是幼兒園和小學水平。
但不知怎么,葉漁歌忽然很好奇這小廢物肚子里還裝了幾道題,于是她好整以暇地等著。
日頭逐漸升空。
而今堪堪立春,料峭的冬寒仍未過,唯有正午時躍過檐牙、翻進天井里的斜方金色,讓人品出向陽時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