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溫連清楚地知道這小子自作自受,并且他還樂在其中呢,于是又狠狠地收拾了一頓英明神武的太子殿下,不小心把柔弱不能自理的太子殿下給撞倒在地。
顧問然見到鼻青臉腫的崔晏時,怒吃一驚,“魏倉隆竟把殿下打得這樣慘我要把他腦袋剁了”
溫連和崔晏二人干咳一聲,誰也沒好意思解釋。
待他們將所有反賊俘虜緝拿時,京城戰火已停,天色既亮魚肚白,喜善臺上橫尸數千。
經此一役,宣帝明晰了崔晏和其他皇子的差距,心中將崔晏暗定為真正的儲君人選。
后又大肆嘉獎了文淮之和溫連,一個是救駕有功,還有一個是取敵將性命有功。
文淮之查明了魏倉隆造反真相,發現是魏倉隆趁康安王向鄰國采買賑災物資時,借著水匪殘黨的擅長打水戰之便,在海上劫掠了康安王的船只,并以康安王的名義在通州起兵造反。
魏倉隆曾是康安王的部下,因貪污國款,被康安王貶職,一直懷恨心中,暗中組織了大批通州水匪,以伺時機。
在把康安王抓住后,康安王被折磨得不成人形。
文淮之救出康安王時,康安王在水匪船只的籠子里蜷縮,受盡魏倉隆手下的折磨,父子二人相見,皆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康安王本無造反之意,是受水匪脅迫,因此皇帝并未責罰于他,并讓他好好修養,此事終了。
大宣二十七年,皇帝重病,讓位于太子崔晏。
半年時間,新帝逐漸掌攬朝中大權,賜任文淮之國相之位。
此后三年內,先平內亂,再開國門。
大宣開鑿運河,西北與阿蘭茲爾貢通商交好,西南攻破收服瑪拉干,繼續向西廣擴國土,陸續攻下五國八十城。
至此,大宣朝兵強馬壯,國力之富厚,達至鼎盛,疆域之廣闊,史所罕見。
國富民強,天下太平。
有臣子提議廣納后宮,增添國嗣。
新帝力排眾議,與左丞之子在喜善臺隆重大婚,并以此為介,斬殺想要反對的貪官,將斬首貪官家財散于百姓。
此后民間不再有斷袖之癖歧視,男子和男子成婚漸漸成為司空見慣的無謂之事,甚至還流出男子斷袖,貪官要亡,百姓要發的奇怪說法
后有正史記載,大宣三十六年冬,宣帝在御書房著信一封,禪位于文淮之。
宣帝對新帝文淮之唯一的要求是,天地所覆之地,風雨經掠之處,每座寺廟佛堂內,必須要有一尊渡世菩薩溫連像。
宣帝立下鐵詔,凡歷代登基之儲君,必先在渡世菩薩像前行九拜九叩九禱之禮,否則視為不敬天地,不敬先皇,立殺無赦。
在眾大臣見過圣旨時,帝后二人早已寥無行蹤,遍尋不見。
三十七年春,文淮之奉詔書即位,改號大燕。
有人見帝后二人閑游天地間,問其要去往何處,帝后相視一笑,答曰,“歷覽山河風光,璀璨星川,而后執手相攜,白首到老。”
更有傳言道,帝后已化作兩只仙鶴羽化登仙,至于他們真正去往何處,經歷什么,便再無人知曉了。
世事變化萬千,興許他們就在街坊鬧市,你我左右,安居天涯一隅,瀟灑悠閑。
但不論他們去向哪里,高堂廟宇內,渡世菩薩的神像永遠會端坐明臺上,含笑垂眸,千秋萬載,巋然不動,賜福于往來世人。
唯一朵雪色牡丹伴生菩薩像前,任海枯石爛,任星河翩躚,相纏萬年。
正文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