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朝會并非每天進行,視帝王勤勉程度而定,可以每天上朝,也可以隔幾天一次。有時皇帝荒誕,幾個月不上朝也有可能,譬如“從此君王不早朝”的唐玄宗。
當然偷懶是有代價的,輕則被言官噴成翔,嚴重些還是如唐玄宗,作出個安史之亂,心愛的女人沒了,皇帝的尊嚴沒了,甚至差點就要亡國。
李淵當然不是唐玄宗,但要說多勤勉也算不上。他是中規中矩的帝王,幾天上一次朝,平時有事就在御書房開小會。
小會也不是隨時開,除了急事要事,都是攢兩三天一起商議。
百廢待興的偌大王朝,每天要處理的事數不勝數,小事可以由衙門主官做主處理,但需要李淵圣裁的依舊不少。
于是每次開小會,就到了考驗大家記憶力的時候。
有哪些事需要向李淵回稟,遇到了哪些問題和困難,需要得到什么支持李淵的建議和批復是什么,他能什么幫助,他想要得到什么結果等等。
總之信息量很不小。
官員回稟還好些,來之前可以打個小抄劃個重點,不管是寫在笏板上還是手心里,好歹是點幫助。
但李淵的指示該怎么記呢總不能揣著文房四寶來御書房,更不可能跟李淵借筆墨紙硯吧。
沒錯,皇上不會不顧他們死活,每次開會都額外叫識字的太監做記錄,也允許與會官員借閱。
但是
每次都要借閱多丟人呢再說要借閱的人那么多,記錄卻只有一份,等來等去不耽誤事兒嗎
還是得自己記
硬件支持不了,只能軟件頂上,沒有紙筆就靠腦子記。
能到御書房開小會的,記憶力大多差不到哪兒去,努力努力能記個差不離,就是每次散會都要匆匆趕回衙門,生怕時間一長給忘了,搞得跟內急似的。
今日又是御書房小會,朝廷幾位重臣都在,一一向李淵匯報自己負責的政事,每個人都神色凝重,很難說他們是為國事擔憂,還是在拼命記知識點。
在一眾穩重沉凝的大佬中間,略顯悠閑的李世民就十分突出。
他不僅不緊張好吧,平時李世民也不怎么緊張,但也不至于這么松懈,竟然還有閑心吃點心
好家伙,御書房的點心居然還有除了擺著好看之外的作用
李世民吃完一塊綠豆糕,端起茶盞喝了一口,表情也變得凝重。
暗中觀察的人松口氣,這才對嘛,就說秦王不可能這么沒心沒肺,可能是早上沒吃東西太餓了,年輕人嘛,理解理解。
李世民又喝了一口茶,捻起一個巨勝奴也就是蜂蜜小麻花嘗了一口,然后神色舒緩地點點頭,很滿意地吃了好幾個。
眾人“”
敢情不是知道要莊重,而是嫌綠豆糕不好吃
對面的李元吉心里冷笑,他就看不得李世民這裝模作樣的樣子,好像天底下就他最特別最有本事似的。明明大家都很嚴肅謹慎,偏李世民如此矯揉造作,想出風頭也該看看場合吧
他涼聲問“一哥今日無事回稟嗎”
當然有
李元吉非常關注李世民,很清楚他有很多事需要李淵裁決,只要李世民說出一個“沒”字,他就立刻在阿耶面前揭穿,好好治李世民一個辦事不利的罪名。
要是李世民已經把事情辦完就更好了,那可是僭越
李元吉怎么想都勝券在握,畢竟李世民一副沒準備的樣子,又沒拿笏板,手心也沒寫字,他又不能過目不忘,就不信能說出什么所以然。
李元吉越想越得意,沖李世民挑釁一笑。
李世民也沖李元吉微微一笑,眾目睽睽之下,緩緩從懷中掏出一個巴掌大的小冊子。
李元吉“”
眾人“”
是哦沒人規定來御書房不能帶紙筆,只不過以前沒有線裝冊子,紙都是散開的,多拿幾張就顯得亂七八糟。想想別人都手持笏板人模狗樣,就你從懷里掏出幾張皺巴巴的紙,這好看嗎
誰還不是個體面人兒了呢
秦王這小冊子就不錯,精致小巧便于攜帶,揣在身上不會被弄得皺皺巴巴,別人也很難看出來。一頁寫不了多少字,但可以多訂幾頁嘛,怎么都能比手心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