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唉”
杜荷“唉”
就連蘇琛和杜構也有點怏怏,他們都希望王府辦宴會。宴會多好玩啊而且他們的朋友被封了親王,這多威風啊
李承乾嘿嘿一笑“我們去參加別的宴會吧。”
眾人“”
李承乾帶著他們出府,坐著馬車到了西市一處茶肆。
杜構奇道“你居然知道這里”
這家茶肆在長安頗有名氣,因為環境不錯、茶點美味,且價格不高,很受普通百姓和家境貧寒的讀書人喜愛。杜構聽同窗提起過,但并不曾親自來過,而以李承乾的年紀,本不該對茶肆感興趣才是。
“你來這里做什么”杜構問李承乾。
李承乾神神秘秘地賣關子“等會兒你們就知道了。”
李承乾帶人踏進茶肆,直接報了一個人的名字,掌柜領他們到了二樓一個大包廂前敲門,門“吱呀”一聲打開,里面的熱鬧便傳了來出來。
開門的人見到李承乾,眼睛頓時就是一亮“咱們的大功臣來了”
說著就請他們進去,杜構人跟著李承乾進去,一眼就看見其中一個白胡子老頭,不是歐陽詢還能是誰
杜構臉一下子就漲紅了,大唐讀書人誰不知道歐陽詢很多人都是跟著歐陽詢的字帖學寫字的。
再看其他人,雖然不如歐陽詢名氣大,但個個氣度不凡,一瞧便知是飽讀詩書之輩。
李承乾拉著他們坐下,笑嘻嘻道“今天報社團建,慶祝長安日報順利發刊。”
杜構哦哦,原來是報社的編輯們,難怪歐陽詢會在。難怪所有人都長著副很有才華的臉,可不是么,這可都是圣上從進士中挑選出來的人才
幾人向編輯們問好,編輯們也回禮,分別落座后,歐陽詢疑惑道“團建是何意”
“團建就是團建吖,我們一起出來玩兒就是團建。”李承乾也不知該怎么解釋,叫系統查了一下后照本宣科道,“團建就是團隊建設的縮寫,通過吃飯、游玩,讓團隊里的人更好地交流,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和默契。”
“恒山王說得是,咱們這就是團建,可不是不務正業”一個年輕些的編輯大笑著說。
說是年輕,也有十來歲了,四十少進士,能中進士的人沒有很年輕的。這里除了李承乾幾個小的,最年輕的就是這位十來歲的編輯,年紀最大的歐陽詢已經六十多歲,將近七十了。
“本來就是,你們不是要明查暗訪,聽聽百姓對報紙噠看法嗎這是很重要的工作,當然不是不務正業。”李承乾一本正經地說。
“是是是,恒山王說得是”
李承乾“”雖然被贊同了,但不知道為什么總覺得怪怪的。
李承乾撓撓頭,又給他們介紹杜荷等人“杜構和杜荷是杜如晦伯父的兒子,蘇琛是蘇勖伯父的侄子。我們都是好朋友們,一起過來玩噠”
李承乾帶人來當然沒問題,編輯們對杜荷幾人表示熱烈歡迎,并積極詢問他們對報紙的看法。
杜荷幾人做為李承乾的小伙伴,人手都有一份報紙,還真能說出點東西來,他們站在讀者立場,且還是讀過一點書,但文化水平不太高的群體,有很多看法和編輯們不一樣。編輯們與他們交談,和平時團隊之內的溝通很不一樣,不一會兒就聊得熱火朝天。
歐陽詢招呼李承乾“王爺用些點心吧,他家的點心極好的。”
李承乾嘗了一塊,果真滋味很好,只比五芳齋的綠豆餅差一點點,他又重新高興起來,晃蕩著小腳丫問“歐陽阿翁,你們明查暗訪到什么啦”
說到這個,在場所有編輯的臉都亮了。
第一期長安日報今天上午正式發售,不到一個時辰全部售光。經過一下午的傳播發酵,現在群眾反饋基本出來了。
總體就一個字好
一開始大家只是為了皇上題詞和歐陽詢的墨寶買報紙。但真的拿到手,就被上面的各種新聞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