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幾個小的,編輯們也紛紛請歐陽詢指點書法,多難得的機會啊,即便他們和歐陽詢共事半個月,也沒想過能有這種好事。
多虧了李承乾
有人提起因故缺席的同伴,感慨對方知道后必定后悔莫及。還有人模仿好友的筆跡請歐陽詢指點,且不說這份為了好友的心意,光這操作就夠令人驚嘆的。
居然能模仿別人筆跡誒果然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蘇琛和杜構看得津津有味,聽歐陽詢和編輯們討論書法,還能欣賞這么多頂尖讀書人的筆跡,只覺得受益匪淺。
李承乾和杜荷就有點無聊了,李承乾戳戳杜荷“我們去外面玩吧”
杜荷“玩什么”
李承乾想了想,眼睛一亮“我們去聽別人說報紙。”
杜荷覺得這個也沒意思“我想去吃好吃的。”
“那我們兵分兩路,你去買好吃噠,我去聽他們說話。”李承乾提議道。
杜荷想了想點頭“好吧,那我等會兒來找你。”
“嗯嗯”
李承乾和杜荷噔噔噔出去,屋里的人注意到,但見有小廝侍衛跟著,也就沒吭聲,由著他們去了。
杜荷歡呼著出去買吃的,李承乾則趴在二樓的欄桿上,探著小腦袋看下面的人說話。
李承乾不知道這茶肆平日如何,但今天確實很熱鬧。偌大的大堂座無虛席,很多明顯是陌生人拼桌。
眾人要么擠做一團欣賞李淵和歐陽詢的筆跡,要么討論印刷術的事,還有人問孫思邈是何人。
孫思邈固然是天下首屈一指的神醫,然而醫者地位卑下,正如大家不會在意巍峨的宮殿由誰監造,醫者同樣很難留下姓名。更何況孫思邈自開皇年間便隱居山間,至今已經三四十年,平時只在鄉野間行醫,長安的年輕人不知道他是誰很正常。
李世民也是為了長孫氏遍尋天下名醫,這才找到孫思邈一點蹤跡。
雖然沒聽過孫思邈這個名字,但能上長安日報第一期,還是夾雜在一眾軍國大事、皇帝題詞、印刷術消息里的唯一一條尋人啟事。大家下意識覺得此人不凡,說不定是哪位不出世的大人物,揮揮手能影響大唐命脈的那種。故而也會討論幾句。
李承乾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只要他們多多提起,就會有更多人知道他在找孫思邈,說不定哪天就能傳到孫思邈耳朵里。
李承乾還聽到了他的名字,忍不住豎起小耳朵,聽到都是夸他年幼有為的,便忍不住樂開了花。
正聽得高興,底下突然吵了起來。
李承乾聽了一會兒,原來是有人覺得印刷術不好,跟支持印刷術的人發生了爭執。
應該說印刷術的優勢是很明顯的可以有效降低書籍價格,且能批量大量生產書籍,對于貧苦人家來說是大好事,從此供養讀書人就沒那么難了。
但反對者也有話說他們覺得印刷書籍千篇一律,字跡缺乏靈動美感,書本該獨一無二,印刷書簡直侮辱了書這個字,他們寧愿不讀,也不讀這樣的書
李承乾不太高興“又沒一定讓他們讀。”
小廝低聲問“咱們要管一管嗎”
“為什么要管他們沒打架吖。”李承乾還特意確認一下,確定只是吵得臉紅脖子粗,并沒有人動手。他遲疑道“吵架應該不用管吧”
小廝“”
雖然但是,難道就由著他們這樣說印刷術不好嗎
李承乾不僅不管,他還嫌聽不清楚,見下面有空位便噔噔噔跑去坐下。
前排圍觀jg
小廝打量與李承乾同桌的幾人,年紀都不是很大,二十出頭的樣子,看模樣是讀書人。只是其中一個一身酒意,半耷拉著眼皮動也不動,瞧著有點嚇人。
他扯扯李承乾的袖子低聲道“郎君,咱們換個位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