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挺著小胸膛“我給你們都準備了,以后還錢給我就好了。”
杜荷和蘇琛連連點頭。
陸德明提醒道“到了那邊先不要聲張,把東西交給掌事安排。”
李承乾應下“知道噠我們什么都不懂,不能隨便插手,否則可能好心辦壞事。”
陸德明滿意地點頭,他就是這個意思。
“遇到不懂的事,要少說多聽多看。更不要輕易指手畫腳,否則貽笑大方是小,壞了正事是大。”
四人嚴肅拱手“學生受教。”
陸德明捋著胡須頷首,幾個學生雖天資不同,各有優劣,但都尊師重道,品性上佳,不錯不錯。
馬車走了將近一個時辰,拐進了一條小路,杜構道“這個地方我來過,前面有一間寺廟,我陪阿娘來上過香。”
陸德明頷首“不錯,施粥的地方就在寺廟。”
咦
幾個孩子都很驚訝“施粥不是在城門口嗎”
“誰跟你們說在城門口施粥的”陸德明道,“城門人來人往,與饑民混在一起,一不小心就會造成混亂,怎么可能在城門施粥”
李承乾四人撓撓頭,好像沒人和他們說過,就是自然而然這么覺得。
可能是因為他們出城少,對出城最鮮明的印象就是城門吧。
李承乾仰著小腦袋問“所以施粥都要來寺廟嗎”
“很多寺廟常年做善事,本來就會經常施粥,百姓吃不飽飯時便會下意識來寺廟求助,所以很多善人想要施粥便會借寺廟的地方,寺廟也很樂意,還會派人幫忙。”
陸德明給幾個小的解釋“但也不是一定要來寺廟,只要不影響正常秩序,隨便什么地方都可以。城門口肯定不行,一般會選擇離城廓遠一些,在寬闊的道路上設棚施粥。如果饑民數量眾多,勞動朝廷賑災施粥,自然隨便哪里都可以。”
李承乾四人點頭,再往前走一段,便看到路邊橫七豎八或躺或坐的饑民。
李承乾上次出城還是去看尹阿鼠被流放,那時候他在馬車里看到百姓排隊出入城,見有人穿著單衣,有人穿絮著蘆花或者柳絮的衣服,凍得瑟瑟發抖,他覺得那些人很可憐。
但看到這里的饑民,才知道那些人已經算幸福了。這里的人大多瘦得脫相,能看到的皮膚都黑紫潰爛,這么冷的天,他們隨意睡在避風之處,身子蜷縮成一團。
好在衣裳還是齊整的,勉強能有一點溫度。
陸德明看著他們身上的衣裳,對李承乾點點頭“看來王爺施了不少衣裳。”
李承乾沉重的心情松快了一些。
到了寺廟門口,早有收到消息的人在候著了,李承乾被侍衛抱下馬車,發現其中還有一個和尚。
二人上前行禮,自我介紹是長安縣縣令楊仲謙和本寺主持惠明。
李承乾先和楊縣令打了個招呼,他們還有交集呢。當初李承乾帶著阿牧破獲西市拐賣案,可叫長安縣和楊縣令大大出了回風頭,后來楊縣令在奏表上也特意申明李承乾和阿牧的功勞。
李承乾“楊縣令怎么會在這里”
“此處乃下臣長安縣所轄,聽說王爺今天要來,下臣自該陪同。”楊縣令笑呵呵道,“王爺和先生,還有幾位郎君長途辛苦,寺里已經準備好廂房和素齋,還請進去修整一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