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迷茫地看著李世民,今天沒有杜如晦的病,也沒有和阿翁吵架,阿耶為什么又哭了
難道是最近太忙太累,不想再干別的,被他的要求嚇哭了
李承乾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對不起阿耶,我不該這么壓榨你的。”
李世民很想拍桌子反駁,他堂堂天策上將,怎么可能會被小兒一點小事嚇到,還被嚇哭這簡直就是在侮辱他
但被兒子幾句話感動哭好像更尷尬更丟人,李世民糾結了一會兒要不要拍桌,最后還是順水推舟,板著臉說“你知道就好,阿耶已經很累了,你得讓阿耶休息幾天。”
李承乾重重點頭“以前阿耶壓榨孔先生,我就覺得不太好,沒想到我也差點變得和阿耶一樣,真是太不應該了。”
李世民“”
李承乾“那阿耶就好好休息吧,我自己燒磚也可以。”
“不用交給阿耶”李世民呵呵一笑,“這算什么壓榨一點小事罷了。”
李承乾“”
第二天就不用去施粥了,李承乾早上起來就有些提不起勁,沒精打采地往學堂走。
到了學堂卻發現蘇琛和杜荷都到了,正在興高采烈說著什么,李承乾詫異“杜荷,你今天怎么來這么早”
蘇琛也就罷了,杜荷卻是天天踩點來的。
杜荷叉著腰哈哈大笑“承乾,咱們上報紙啦”
“為什么啊”李承乾好奇地湊過去,見桌上放著一份長安日報,日期是今天,首版頭條就是太醫為饑民義診,京城多家藥鋪、藥商支持的新聞。
編輯和記者用不少筆墨描述當時的場景,去了多少太醫、哪些藥鋪支援,消耗多少藥材、救助多少饑民。寫得頗為動人。
自然也少不了寫人,比如李承乾在此事中起到重要作用,過程中也有亮眼的表現,幾乎貫穿新聞始末。陸德明也被提起好幾回,蘇琛和杜荷略少一些。
但他們已經很激動了,這是第一回上報紙呢
李承乾疑惑“昨天沒看到記者啊。”
“可能是我們走后去的,或者直接問楊縣令吧。”杜荷不甚在意,嘿嘿一笑“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給我們寫信”
“會有噠”做為已經上過好幾回報紙的人,李承乾已經收過好幾封讀者的信了。他傳授經驗,“大概兩三天就會收到信了,歐陽阿翁會整理好送給我們的。”
“歐陽阿翁還管這種事啊”杜荷好奇道,“聽說寫信都會夸我們,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我就被夸了”李承乾非常驕傲。
不過寫信的都是文化人兒,遣詞造句十分講究,李承乾直到現在也沒有讀得很明白,只知道他有被夸,至于怎么夸、夸什么,他就不是很清楚了。
不過這些不用告訴杜荷
杜荷一臉向往“明天我就去報社看看”
他眼睛轉了轉“承乾,你以前收到的信能讓我們看看嗎”
“可以。”李承乾矜持地應下,讓小廝回去取。不一會兒信件拿來,幾個人頭碰頭一起看。
杜荷看了一會兒就腦袋發暈,完全不知道這之乎者也的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期待地看著蘇琛“你能看懂嗎”
蘇琛遲疑地說“你哪里不懂,我看能不能解釋。”
李承乾指著其中一句,蘇琛思索了一會兒道“這句用了兩個典故,甘羅是戰國時期有名的神童,十二歲就被封為丞相,是歷史上年紀最小的丞相。”
李承乾恍然,他知道這個故事,以前阿耶跟他提過一嘴,只是沒說那人叫甘羅。
“他是把我比做甘羅嗎”
蘇琛點點頭。
杜荷羨慕道“果然是在夸你。”
李承乾嘻嘻一笑,美滋滋地催促“還有呢另一個典故是什么”
蘇琛臉蛋微紅地說“另一個姓項,好像是春秋時期的神童,但我沒聽過他。”
他甚至不認識此人名字的第二個字,有億點點尷尬。
李承乾也不認識這個字,托著下巴說“這個字太難了,我們等下課問先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