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承乾看著剩下十幾封,而且給陸先生的明顯比他多,抿著小嘴陷入沉默。
為什么他之前上了好幾回報紙,這么長時間統共才收到四五封信,而陸先生才上了一回報紙,收到的信已經比他多啦
歐陽詢撇開臉,李承乾不知道的是,其實但凡有些名氣的作者、編輯和記者,收到的書信都比他多很多。
也不能怪讀者,主要李承乾這身份和年紀,哪個讀者沒事跟他寫信啊
沒什么目的的不敢跟他寫信,有目的的,比如想要覓舉的,一般也不會把希望放在一個孩子身上。
今天他能收到這么多書信,還是這次的新聞比較特殊的緣故。
杜荷和蘇琛已經迫不及待打開書信,李承乾也一一拆看給自己的信,在歐陽詢的幫助下讀完了。
來信的讀者除了贊揚他們的善舉,幾乎都對他們的功課表現出興趣。
是的,長安日報寫明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大家都知道李承乾他們本是為了完成先生布置的功課,了解情況后才又是施粥又是施藥。
功課的題目當然也沒有隱瞞。自然災難是永遠的政治課題,這年頭的學子們也很看重這個當然很少有人能做到李承乾他們這樣,親自跑去施粥處跟饑民近距離接觸。
敬佩之余,他們也將自己的心得寫在信中,希望能與李承乾他們交流。
理所當然的,給陸德明的就是求指點了。
晚上李承乾咬著筆寫回信,和上次只需要寫幾個字不同,這次要和大家交流想法,每封信都要寫好多字,收到的信又多,等終于寫完,他的手腕都酸了。第二天早上起來,感覺整條胳膊都不是自己的。
風蕾用藥油給李承乾揉了一會兒,疼得他忍不住哇哇大哭,含著一包眼淚跑去上課。
杜荷和蘇琛都驚了“你怎么了”
李承乾淚眼汪汪地跟他們說了,杜荷拍著胸口后怕道“收到書信少挺好的,我昨天只用不到半時辰就寫完回信了。”
蘇琛比杜荷多一封信,但也只用了大半個時辰。
李承乾見他倆都是一臉慶幸,捂著手腕撅嘴哼哼“你們就沒什么要表示的嗎”
杜荷“表示什么”
蘇琛“什么表示”
李承乾“比如幫我寫功課,或者幫我寫回信”
蘇琛“你今天的筆記我包了,剩下的無能為力。”
杜荷“那我幫你提書包吧,需要用手腕的重活都歸我。”
不是他們不幫李承乾寫功課和回信,主要字跡不一樣,被發現就不好了。
李承乾伸出左手“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三人擊掌。
李承乾嘿嘿一笑“陸先生收到的信更多,說不定比我手還疼。”
杜荷頓時興奮起來“那先生會不會也哭啊”
李承乾眼巴巴看著門口,第一次這么期盼早點見到陸德明。
一來就被三個學生緊緊盯住的陸德明“何事”
李承乾三人打量陸德明,見他神色淡定,手腕好像也沒什么問題,有點摸不著頭腦。
還是杜荷藏不住話,大大咧咧問出口“先生,你昨天寫那么多回信,手腕不疼嗎”
陸德明“先生并沒有寫多少字。”
“怎么可能你比承乾收到的信還多”
陸德明把一沓回信遞給他們,淡淡道“你們看看便知。”
李承乾三人拆開一封,里面是兩頁信紙,李承乾也是每封回信兩頁紙,但他用得是鉛筆,而陸德明寫得毛筆字啊
再看內容,陸德明是之乎者也,總之看不太懂那種。而李承乾滿紙大白話,有時候怕別人不明白,一個觀點還要從不同角度講上兩三遍。
杜荷哈哈大笑“你好啰嗦啊,難怪寫字多。”
李承乾不高興地撅起嘴“你寫得很好嗎”
杜荷縮縮脖子不說話了,他觀點沒李承乾多,為了多寫幾個字,比李承乾還啰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