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廣告是他自己寫的,想了小半天,自覺還是挺不錯的呢
魏征的廣告詞自然不錯,簡潔清晰朗朗上口,還富有韻律之美。
但長安日報發展到現在,什么樣的廣告詞沒見過比起從前隨便一個廣告就能全城討論,現在也只能留下一個淺淺的印象,若是他們需要的東西也就罷了,若與他們無關,過幾天被風一吹,這點印象也就沒了。
當然了,魏征的廣告會好一些,但也有限,除非他在報紙上多打幾回廣告,把廣告詞按到百姓的腦子里,很多財大氣粗的商家就是這么干的,但李承乾又沒給他那么多銀錢。
現在長安日報的廣告費也不便宜呢。
“我們得打破常規才行”李承乾說。
魏征不解“如何打破常規”
李承乾心里嘆氣,如果是馬周,現在恐怕已經有方向了,魏伯父還不明白呢。
沒過幾天,長安日報上登了一則尋物廣告,自述在師長家中喝到一杯甜酒,滋味甚美。
這里詳細描述了這酒的美味,魏征文筆確實不俗,廖廖幾十字就令人口舌生津,恨不得親口嘗一嘗才好。
廣告寫當時沒有問此酒之名,現在也不好意思再問。然而半個多月過去,他每每想起此酒都回味不已,如果不能再喝到此酒,人生都會失去意義云云。
廣告最后說希望看報紙的眾人幫幫忙,如果有人能為他找來此酒,他愿意出十金以作酬謝。
這個廣告登出去,果然引起大家關注。
喝到一杯美酒就念念不忘,再喝不到就活不下去什么的。就算不是在廣告界,這也算很有戲劇性的故事了。
多可憐呢
很多人空了就會在附近的酒肆看看,或者跟熟人打聽打聽,就算不是看這登廣告的人可憐,也得看那十兩黃金的面子不是。
況且此人將這酒說得神乎其神,大家也想看看是不是真的呢。即便拿不到金子,嘗一嘗酒也不錯。
魏征什么都不用做,就有很多人上門詢問,掌柜聽了描述,從貨架上拿出一小壇青梅酒“客人說的應該是
這個。”
dquo”
客人流著口水說。
掌柜笑呵呵把酒裝好遞給他“承惠十兩銀。”
客人拿錢的手頓住,失聲“多少”
掌柜面不改色“十兩銀。”
客人“什么酒這么一小壇就要十兩”清酒算是市面上最好的酒了,但也沒有這么貴。
掌柜還是笑瞇瞇的,解釋道“這是青梅酒,是用新鮮青梅釀制而成,與市面上的酒都不一樣,只有小店一家售賣。客人應該知道葡萄酒,青梅酒的釀造方法與葡萄酒同出一脈。”
客人哼哼“那你們怎么不賣葡萄酒”
掌柜“客人想要葡萄酒嗎小店也有。”
客人“”
失敬失敬
原還說登廣告那位仁兄可憐,原來他才是個笑話,想想也是,人家都喝過價值十兩銀,跟葡萄酒同出一脈的青梅酒,還能隨手拿出十兩金尋找此酒,到底哪可憐了
客人捂著受傷的心離開了,卻把果酒這個名字牢牢刻到了腦子里,恐怕這輩子也忘不了了。
類似的場景出現很多次,大部分客人是不會買的,也有財大氣粗的客人果真買了果酒來嘗,短短半天時間,賣出的酒比之前半個月都多。只憑這個就值回前期所有推廣費用了。
很快大家就知道長安新開了一家酒鋪,里面賣的酒奇貴無比,但是味道極好,還只此一家,可能就是報紙上找的甜酒。
吃瓜百姓的好奇心被高高吊起來,什么叫可能是,到底是不是啊長安日報那邊也沒動靜,那十兩金子給出去了嗎
在這樣的期盼中,長安日報登出了回應,登廣告的人收到消息已經馬不停蹄買來嘗過了,確實就是青梅酒,味道還是一如既往的好,且他家的其他果酒也很好喝,他現在覺得很幸福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