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眼睛放光,玉米和土豆固然高產,但不是慣常吃的主食,用來裹腹也就罷了,但吃多了感受并不好,麥就不同了,如果這雜交小麥果真能成,可不止
是多了一個高產作物那么簡單,而是真正解決了糧食問題,這可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戴胄打趣道“如果權御史真能研究出這種小麥,那不管封候還是拜相,我們都心悅誠服,也不必擔心被女子比下去了。”
權萬紀heihei”
這一局,李承乾vs權萬紀,李承乾勝出。
但女子參加科舉之事到底沒被通過,在權萬紀不懈堅持下,李承乾終是退了一步。最后只決定令物化生并入國子監,女子也可以入學。
下朝后,眾臣往宮外走,李承乾隨著李世民去后面,到了旁人看不到的地方,李世民才一拍他腦袋“想笑就笑吧。”
李承乾忍不住咧開了嘴。
是的李承乾本來就沒想著女子可以參加科舉,不是不想做,只是他明白時候未到。別看朝上只有兩個人反對,但心里不支持的人不在少數,只是沒有說出口罷了。若真做成此事,只怕會引起動蕩。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如果太過心急,只會令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
所以李承乾一開始的打算就是令女子入國子監,只是故意提出個更大的,給朝臣留出還價空間罷了。如果不是如此,即便物化生學堂的女學生學問和本事都足夠,也會有如權萬紀這樣的人強烈反對她們入國子監,這么折騰一番便少了很多爭議,對那些女學生也是有好處的。
李世民問道“我怎么瞧著你不太喜歡權萬紀”
李承乾冷哼一聲“你不是也不喜歡魏征嗎”
“別胡說啊”李世民毛都快炸起來了,左右看看沒有魏征突然出沒,這才略微松了口氣,義正言辭道,“我非常敬重魏卿,沒有不喜歡他”
李承乾鄙視地看李世民一眼,臭阿耶可慫了,當面被魏征罵得不要不要的,只敢背地里罵回去出出氣,魏征知不知道李承乾不清楚,反正他聽到好多回了。
李世民戳戳他肩膀“說說,說說為什么不喜歡權萬紀不止是因為他彈劾你吧”
彈劾過李承乾的人不少,還有如孔穎達那種當面忠言逆耳的,只要初心是好的,李承乾一般不會太過為難,極少見他有這樣不留情面的時候。
李承乾輕哼一聲“權萬紀和魏伯父不一樣,魏伯父勸諫阿耶是真心為了天下和阿耶好,權萬紀卻是為了他的名聲和權勢,奸佞小人罷了,阿耶,就算你要廣開言路,也不要什么話都聽啊。”
李世民上位后,十分善于納言反思,對于言官御史非常優容,甚至可以說看重。典型的例子就是魏征,身為前太子一黨,魏征在貞觀一朝不僅沒有遭到清算,反而愈發受到重用,就是因為其性情耿直,敢于直言勸諫的緣故,至少在外人看來是這樣。
魏征在朝堂上如魚得水,在外名聲也極好。御史們看在眼里,也就有樣學樣,越來越“耿直”了,朝堂勸諫之風大盛。
言路通達自然是好事,但事有兩面,有忠心為國,真心希望大唐和圣上越來越好的言官,自然也有人只想借此刷名聲,以圖謀求利益或者名留青史。
在李承乾看來,權萬紀就屬于第二種。踩著權貴刷名聲也就罷了,從權萬紀今天的表現來看,他胡亂攀扯、給人扣帽子信手拈來,只怕私底下亦不修得,他的那些彈劾幾分真幾分假實在有待商榷,如果李世民將他當成忠正之臣,把他的話當成耿直之言,那朝堂風氣就要亂了。
李世民若有所思“我知道了。”
李承乾說完就蹦蹦跳跳往立政殿找阿娘去了,回過神來的李世民爾康手
他還有事要說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