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忙著賺錢補貼太醫署,與此同時,李世民也看完了他呈上的那份倡議經濟開放的奏表,拿去和重臣們商量。
御書房里,李世民坐在上首,底下依次坐著三省六部的長官和他的心腹,說完今天要討論的話題,李世民就拿出奏表讓眾人看。
因為奏表有點長,內容有點多,為了節省時間,他還提前讓底下人謄抄了好些份,讓他們能人手一份。
御書房很快陷入安靜,李世民悠閑地喝了兩杯茶,才有人回過神來“這是太子殿下寫的”
李世民放下茶杯,矜持地點點頭諸位以為如何囍”
房玄齡笑呵呵道“殿下如此年紀就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實在難能可貴。”
其他人紛紛附和,長孫無忌對李世民拱拱手“還是圣上有先見之明,安排承乾去民部歷練,他才能寫出這么有想法的文章。”
“也是咱們殿下聰明,才去了民部幾個月就能想到這么多,換成別人幾年也未必有什么長進。”
“正是正是”
李世民聽諸位大臣拍馬屁,越聽越不對勁,雖然自己和兒子都被夸很高興,但他們顯然都沒把這份奏表當真,只當成小孩子的課業文章了。
他重重咳嗽一聲,滿天亂飛的馬屁停了下來,大家齊刷刷看向李世民,等待他的指令。
李世民“朕以為這奏表上提到的政策也有可取之處,諸位以為呢”
眾臣啊
啊這他們真沒往這方面想。
一方面是這份奏表過于稚嫩,從遣詞造句到文章格式都不正式李承乾當成計劃書來寫的,加上知道是小孩寫的,先入為主沒有當真。
更重要的是,奏表里的內容太過天真了。從取消宵禁、開放市場;到給商人政策扶持、減少對商人的限制取消或者改善商人子女不得參加科舉,商人不能穿綾羅綢緞等現狀;李承乾甚至提議和外國做生意,不止周邊小國和西域,還有海外的其他國家。
且不說大海對面有沒有其他國家,就算有,遠隔重山大洋,又豈是那么容易過去的首先航海技術就支持不了。
即便拋開這一點不提,提高商人地位也是異想天開。重農抑商是從古延續至今的基本政策,怎么可能輕易改變
如果作為小孩子的課業,這篇文章足夠優秀,大家的稱贊也是出自真心。但如果作為一份奏表,它就不太合格了。
見李世民竟是認真考慮的樣子,眾臣面面相覷,一時沒有人說話。直到蕭瑀站出來,硬邦邦地說“下臣以為不妥。”
李世民“有何不妥”
這還用問嗎
蕭瑀把上述理由一一道來,然后板著臉不贊同地看著李世民“殿下年紀小不懂事也就罷了,圣上怎么也跟著一起胡鬧”
李世民“”
誰年紀小不懂事誰胡鬧啦
當初
李承乾說起這個政策頭頭是道,哪里像不懂事的小孩了憑什么臭小子不挨罵,讓他做老子的背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