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長安日報是一份正經的報紙,不能這么對它。可以再辦一份報紙專門干這個嘛。名字李承乾都想好了,就叫長安文化報。
不過他后來大概是有些忙,就把此事拋到了腦后,直到這回才又想起來,登時覺得這是個緩解科舉問題的好辦法。
糊名短時間內做不到,行卷不是李承乾能控制的,幸而科舉還會參考學生的名聲,倒可以在這個上頭下點功夫。
長安文化報就將給天下學子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無論貧富貴賤,無論出身世家還是寒門,都可以向報社投稿,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詩歌、文章、書畫等等,報社將從中選取最優秀的刊登。
對于寒門學子來說,這將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如果表現亮眼,被貴人看中提攜一一也不無可能,就算沒有這樣的機遇,最起碼能刷一刷名聲,考中的機會大一些。
有長安日報珠玉在前,長安文化報只要別太拉胯,關注的人肯定少不了,刷名聲可比參加各種文會容易多了
李承乾對歐陽詢道“先生掌管長安日報,經驗豐富,這事兒交給你我最放心了。”
歐陽詢聽李承乾說完,也覺得用長安文化報應對科舉不公的想法不錯,但是讓他負責
歐陽詢站起來,步履蹣跚地走了兩步,低頭作揖,展示自己灰白的頭發,苦笑道“殿下的主意甚好,只是下臣已經年老,管著長安日報都有點力不從心,實在沒有精力再建一份新報紙啦”
歐陽詢加工作量拒絕了哈
李承乾“”
說起來歐陽詢年紀是不小了,他已經年逾七十,人活七十古來稀,在大唐早就可以被稱為老叟。
但歐陽詢保養得很好,腰不疼腿不抖,每天還能站著練一個多時辰的書法,哪有力不從心的樣子啦
不過長安日報的雜事是有點
多哈
李承乾看看歐陽詢布滿皺紋,老態畢現的臉,有點心虛地想。到了歐陽詢這個年紀,都應該在家接受子孫奉養,安享晚年了,還讓他做這么多工作,好像是有點不太好
歐陽詢“殿下盡可以找其他合適的人辦長安文化報,下臣可以從旁輔助。”
“好吧”李承乾大聲應下。
隨即又開始犯愁,他一直想的都是讓歐陽詢辦這件事,根本沒考慮其他人,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誰合適。
這事又耽誤不得,每年一月舉行春闈,現在已經快要過年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要創辦一份新的報紙,還要達到幫學子揚名的目的,時間上有點緊。
正在李承乾犯愁之際,一直默默旁觀的蕭瑀突然道“下臣愿為殿下分憂。”
李承乾眼睛一亮“你有合適的人推薦嗎”
“”蕭瑀被噎了一下,頗為無語地解釋,“下臣愿意督管長安文化報。”
李承乾“額”
這不合適吧
歐陽詢嗤笑一聲“科舉不公平就是世家搞的鬼,你來管長安文化報,是不是要辦成世家的專屬報紙啊”
“歐陽老兒休得胡言科舉不公乃是制度之過,并非世家一族之禍,且下臣雖出自世家,但既然身處朝堂,自然事事以朝廷為先。若掌管長安文化報,必定盡心竭力替大唐選拔人才,絕不會因身份有所偏頗”
后面這幾句是對李承乾說的。
李承乾當然相信這句話,不說別的,就蕭瑀那“攪屎棍”的名聲,不就是因為太過剛硬耿直的緣故嗎
李世民也說他是難得的忠誠之人,因此雖然幾次被“攪屎棍”攪和得想罷免他算了,眼不見心不煩,最后還是捏著鼻子忍了下來。
但長安文化報與其他政務不同,幾乎可以預見,以后會有很多人想要走門路,讓自家子侄登報揚名,蕭瑀與世家牽連頗深,真的能完全保持中立嗎
其他世家可以拒絕,那生養他的蘭陵蕭氏呢
一旦主事人有了偏頗,長安文化報可能又要淪為世家的玩物。李承乾好不容易想到的好主意,可不想為別人做了嫁衣。
所以他最后還是拒絕了蕭瑀,表示自己還要考慮一下。
蕭瑀有些失望,拱手道“若殿下找不到合適人選,下臣隨時愿意效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