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來并沒有把格物學的科舉放在心上,身為皇帝,每日要操心的大事太多了,即便關注科舉,也在秀才科、進士科和明經科上,能分給其他科目的注意力實在太
少。
經長孫氏提醒才恍然意識到,即便對他來說并不要緊的格物科舉,對考生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甚至可能是改變他們人生的機會。
李世民起身斂衣,對長孫氏作了個揖,鄭重道“皇后仁慈”
長孫氏笑著拉著坐下,又道“其實妾也有私心,承乾曾經教過格物學,現在亦掛著國子監博士頭銜,這次參加格物學考試的必少不了他的學生,如果承乾去做考官,難免旁人覺得有失公允,影響二郎和承乾的名聲。”
李世民聽罷點頭“還是觀音婢顧慮周全,既然如此,那也罷了,我另外找人便是了。”
長孫氏笑著應了。
她不愿意李承乾摻和進科舉里面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只是沒有說給李世民聽,那就是怕他們父子因此起了齟齬。
向來考生與考官關系密切,科舉考試似乎成了一根繩子,將他們綁到了一起。考生視考官為座師,考官也會對他們取中的考生格外關照,久而久之便結成黨羽。
旁人結黨尚且要引起君王猜忌,更何況是太子
如今李世民愛重李承乾,不覺得有什么大不了,然而人心易變,誰又知道日后是什么光景呢長孫氏不愿意用丈夫與兒子的感情做賭。
之后幾天,李世民忙得團團轉。
首先是刺客的事,大理寺和刑部審了兩天,終于弄清楚來龍去脈,壞消息是這些人背后的確還有人,好消息是指使之人并非來自大唐內部。
東突厥滅亡后,很多人并不甘心。這也正常,隋朝后期亂成那樣,都有人想著復辟前朝,更何況東突厥一直強盛,頡利可汗也稱得上一代英主,原本一切都好好的,結果對上了千古一帝李世民,啪嘰
被滅國了
這真的很難接受。
于是他們集結了一群人,做了一些準備就來刺殺李世民了。幸運的是他們蹲守了幾個月,還真找到了個天賜良機,不幸的是李世民居然帶了槍,一根毛都沒被他們傷到。
李承乾得到消息松了口氣,不是大唐內部出了問題就好。
突厥那邊倒不怕,這回若不是李世民心血來潮跑去狩獵,他們也找不到機會接近,更不用說行刺了。
只是頡利可汗被嚇得不輕,聽到消息就立刻請旨進宮,向李世民請罪。
李世民沒有為難他,頡利可汗對此事并不知情,李世民還不至于拿他出氣。況且那些人既然敢來,就是并不在乎頡利可汗會不會被為難,罰他也無用。
他自覺只是做了該做的事,但突厥降臣和屬國使臣卻頗為感動,覺得李世民不負天可汗之名,果然大度寬容。
除此之外,糧種也賣出去了。
糧種不同于玻璃器皿和望遠鏡,這可是樁大生意李世民派去的是朝中一位頗通外交之術、口才極佳的老臣。
自然不是勸使臣買糧種,事實上老臣剛提起這件事,使臣們就迫不及待地答應了。
有什么好猶豫的他們眼饞糧種這么久,眼見要不到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小動作也不敢做打不過,不敢作死,還以為只能眼巴巴看著了。沒想到大唐居然肯賣,那當然要抓住機會啦
然后老臣就發揮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把價格談成了天文數字使臣們帶來的錢只夠付定金的那種。
要知道使臣出使,帶來的錢財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