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的封爵旨意下來了,不是原定的縣子,而是更高一級的縣伯。
李承乾很滿意,看來偶爾演一場還是很有用的嘛
孫思邈耄耋之年封爵,引起諸多關注,他卻一概不管,去太極殿謝過恩后,就來東宮找李承乾。
他還有點不好意思“手術并非下臣一力研究,殿下給的書里寫得很詳細,下臣只是學習而已,實在擔不起這樣的厚恩。”
“孫阿翁就不要謙虛了。雖然技術是現成的,但我們這里手術環境太差了,如果沒有你一項項研究突破,再好的技術也用不上。再說你不止研究技術,還培養出那么多手術人才,這功勞就是你應得的”李承乾認真道。
孫思邈聽了便不再推辭。
李承乾又問起太醫署的情況。
孫思邈摸著花白的胡須微笑“有了手術技術,太醫署自然一切都好。只是手術價格頗高,所以”
李承乾明白他的意思,貧苦人家出不起這份錢,所以享受不到這項技術。
他嘆了一聲“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我們要維持太醫署運轉,就需要足夠多的錢。”
孫思邈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只是醫者仁心,實在不忍看著病人因為沒錢而白白喪命。
李承乾沉吟片刻,道“這樣吧,太醫署每天放幾個免費的手術名額,不論貧富貴賤,誰搶到就是誰的。”
孫思邈眼睛一亮“這個好”
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好歹給貧苦人家一點指望。
李承乾又說“太醫署的學生里應該有那種技術已經學成,只是經驗不夠,或者還沒到結業時間,所以沒有進太醫署的吧讓他們辦義診去吧,記得手術前跟百姓說清楚利害。”
孫思邈遲疑了一下,還是點頭。
作為醫者,孫思邈不認同這個方案,在他眼里,能力不到家的大夫就該好好學習鉆研,而不是隨便出去看病。
但作為太醫署的主事人之一,他又知道李承乾的決定是對的。
對于看不起病的貧苦百姓來說,只要有大夫愿意給他們看就是好事,哪怕是個赤腳郎中呢。
況且太醫署出來的學生基本功都不會差,只要不是很麻煩的手術問題就不大,對搶不到免費號的百姓來說,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李承乾讓人把太醫署令也叫來,幾人就此事商量了一下,太醫署放免費號不算什么,麻煩的是學生義診。
這事風險比較大,一不小心就會引起糾紛。
幾人就術前風險規避和術中操作規范等細細商議,務必對患者的生命和學生的名譽負責。
如此定下章程,太醫署令收起草稿,難掩激動道“下臣回去就寫奏表詢問圣上意見。”
說到這個,他小心翼翼道“還有一件事要問殿下的意思。”
李承乾“你說。”
太醫署令“看眼下這個趨勢,日后需要的手術大夫會越來越
多,下臣以為太醫署可以適當多培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