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他們的努力和當地百姓的配合,還真養殖成功了,先是養螃蟹和蝦、然后養鮑魚和海參,后來他們又開始養蚌,打算搞人工養殖珍珠。
只有一個人,忙得快要猝死的杜構“”
等長安知道杜構在小漁縣做了什么,已經是第二年的夏初,杜構告假回來成婚,同時向李世民述職。
此時小漁縣已經包攬了附近幾個城市的海鮮,養殖業也初具規模,百姓收入翻了幾十倍,整個縣面貌煥然一新。
李世民聽了小漁縣的事沒太大反應,畢竟杜構和李承乾一直有通信,而李承乾不會瞞著李世民,所以他對小漁縣的發展歷程一清二楚。
其他大臣就不一樣了,第一次聽說這件事的人目瞪口呆,大概沒想到杜構握著這么一副爛牌都能打成王炸。
杜如晦作為杜構的父親又被羨慕了,這人到底什么運氣啊這時候他們忘了之前以為杜構受太子牽連被貶去窮鄉僻壤時有多同情杜如晦了。
反應過來后,百官的關注點落在了杜構反復提到的一個人身上宋子安。
按照杜構的說法,小漁縣能有今天,離不開宋子安的支持。
是他研究出了魚類運輸方法、提高捕魚效率、還幫助百姓養殖。否則只靠著杜構,萬萬做不成這個樣子。
百官心里火熱起來。
長安可不止宋子安一個學格物的,杜構可以做到,那他們也可以
各部長官紛紛求見李世民,想要幾個格物考生到他們部門,各地官員得到消息也紛紛上奏表要人。
李世民可得意了,這叫什么當初你對我愛搭不理,現在我叫你高攀不起
他高貴冷艷地問“當初你們不是說格物考生到你們部門無用,都不肯要嗎”
眾臣也后悔呢,他們也沒想到格物生手段這么多,再也不敢想當然地說用不上了,說不定人家在什么地方就能幫上忙呢。
李世民狠狠吊了他們幾天才松口“你們的請求朕允了”
眾臣大喜,剛準備謝恩,李世民又悠悠開口“不過去年和今年兩科的格物考生已經進了實驗室,你們想要就等明年的科舉吧。”
眾人“”
他們想起來了,去年科舉后李世民把實驗室設為正式朝廷部門,有官職有品級,和太醫署差不多的那種。
當時他們沒放在心上,一則實驗室出了不少成果,受到重視也是應該的,二是他們以為李世民是為了安置格物學的考生,他們不肯要人已經很心虛了,哪里敢再多說,上趕著當出氣筒嗎
反正實驗室是新部門,不會搶他們的位置,平時也不在朝堂上說話,多一個少一個都不要緊。
現在知道要不要緊了,他們的人才啊
他們的寶貝人才啊
眾臣“不若先將
他們調出來,等日后有了好的再填進實驗室。”
不可能以后有了好的先搶進他們手里。
李世民笑呵呵“他們手里都有項目,一時半會撒不開手,這樣吧,等那邊有人了就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