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充從來沒有這般慶幸過,他和南越國的趙氏王族沒什么瓜葛。
因為有瓜葛的使者,都被呂嘉殺了。
呂嘉現在是南越國真正主事之人。他殺了南越王趙嬰齊、扣留下王后和太子母子二人,自己臨朝稱制,大小事咸決于他。
雖然沒有稱王,但也離那一天不遠了。
江充總是疑心,呂嘉暫時沒有稱帝,就是為了不和大漢徹底撕破臉。但他野心靡巨,不可阻擋,遲早有走上這一步的一天。
沒想到,他把這個猜想告訴了使團的其他人,反而招致了一通嘲笑。
“想什么呢他怎么敢”
“趙氏才是大漢承認的南越王族,區區呂嘉,呵,算哪根蔥”
江充“”
不過,他也能理解使者們的想法。安國少季也好,樛氏也好,他們都是靠著和南越王后的親族關系,才混上了使團主事的身份。
呂嘉對他們來說,妥妥的異教徒一個。
但是,你們也不能罔顧事實,盲目支持趙氏啊現在南越掌權的人就是呂嘉,南越王后太子都在他的手下被軟禁著呢。要想說服南越歸漢,肯定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天天吹噓你和王后的關系,能起到一丁半點的作用
江充在心底給這群人標上了蠢貨的標簽,默默遠離了他們。同時他也知道,這次出使十有八九會失敗了。
事實也果然如他所料。
呂嘉輔佐了三代南越王,也極為得民心。他傳出消息要自立為帝,國中百姓一大半都是支持的。
也只有南越王母子,才會視漢朝使者為救命稻草、天神下凡。指望著靠兩千人使者團,就能掀翻呂嘉的統治,還政于君。
然后,果不其然地失敗了。
事實上,在使者團們進入南越的第一天,江充就感受到了許多的不對勁。呂嘉對漢朝使團的態度,絕不是對待正常使者那樣警惕或提防。
或許他在一開始,就抱著讓使者有去無回的心思。
但江充的心一貫很冷,即使他發現了有蹊蹺,也沒有吃力不討好地通知同胞。自己拿著糧食買通了呂嘉身邊的人,“不經意”透露了自己是萬戶侯兄長的身份。
消息傳到呂嘉的耳朵中,他心有顧忌,下手的時候放過了江充一命。又從簡短的幾句交談之中,看出他身上似乎有點干貨,時不時問上他幾句關于大漢的情況。
與此同時,大漢收到的消息,也都是透過江充的非正常手段傳出去的。
至于使團的領頭之人吧
呂嘉調查清楚了他們的來歷,都是和王后樛氏沾親帶故之人,在長安沒什么背景。
既如此,殺了就殺了。
他的吩咐一下,南越人立刻合圍了使者團的住處,殺死了安國少季等人。連同南越王后、太子也命歸黃泉之下。
幸存者少之又少。
這段經歷說來雖然簡短,但江充的每一步走得都驚險至極。
萬一哪個關節出了差錯,等待他的就只有死路一條。
也不能這么說。
至少,江充現在還沒有徹底擺脫險境。他把一顆指頭大小的玻璃珠塞在呂嘉親信的手里,對面漠然地一頷首,假裝沒看到被放出去的信鴿。
信鴿腿上的信箋中,記載著這些日子使團的下場。
領頭者盡死,生還者百不存一。茍活之人的日子也不好過,急求長安城的支援。
江充誠心地祈禱,大漢能夠早點收到訊息,并且能快速做出反應。只有王師踏平南越,他的安全才能真正獲得保障。
不然,呂嘉下定決心和漢廷撕破臉之日,就是他命喪黃泉之時。
但江充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代表大漢攻打過來的將軍,居然是霍去病
他不是驃騎將軍么
驃騎,顧名思義不是擅長騎兵作戰怎么來南越國打水戰的事,他也要摻和一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