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貓大502寢室的桌前,暖黃色的燈光下筆記展開,上面密密麻麻地寫了不少飄逸的字。
伏在案前深思的女生只要稍稍抬頭,就能看見前方的電腦屏幕上貼了無數交疊的稿紙。
羅詩琴揉了揉眉心,神情疲憊。
現在已經是凌晨三點。
雖說周末寢室的其他人大都會熬夜,但若非必要,她們很少熬到這個時候。
此刻的女寢格外安靜,羅詩琴抬手寫字的聲音也輕若蚊音。
紙面不可避免地發出摩挲聲,但好在資料信息已經收集得差不多,接下來只需要總結歸納,然后做出計劃就好。
六百多章的免費文,哪怕一章千,截止到目前為止,全文也得有一百八十五萬字。
最開始,羅詩琴的確是打算從頭開始看,但問題是時間太趕,哪怕她再想細致認真對待,也得考慮當下的時間來不來得及。
思來想去,最后還是決定通過章節標題和內容提要,對其進行了簡單且一目了然的劃分。
楊玚的異變人生書評論區曾透露過,請將我葬在21歲這本異變人生書名修改了不少次。之前就說過,一本書的書名是整本書的主旨甚至是靈魂,是能簡短概括一本書內容的存在。
雖然在讀者看來,修改的僅是數字,但對于驚心操刀的作者來說,改變的不僅是數字,還有作者對故事整個脈絡的想法。
在讀者看來是這么一回事,在作者看來卻是另外一回事。
有時作者在文章細枝末節的地方穿插埋下伏筆,閱讀速度太快的讀者很難發現,等待劇情后期引爆后,才會恍然發覺原來導火索在最開始就已經大大方方地展示給我們看了。
只不過當時沒人能想到罷了。
羅詩琴目前就在轉換心態。
從讀者的視角轉到作者的視角。
在讀者看來,劇情只要有趣,邏輯順暢就行。
作者不一樣,在考慮讀者視角以外,作者們還得為自己考慮
劇情接下來如何發展才能順接前面,引出后面讀者興趣點;
怎樣的斷章,和埋放伏筆才能吸引讀者在這段困難期有下去的欲望;
設置怎樣的角色才能既貼合劇情又不落俗套,避免臉譜化
她定了定神,抽過來自己先前寫下的一張紙面。
墨色的字跡狂野地鋪散在紙張上,帶著眼鏡的女生頓了頓,抬手點在了紙上。
首先,為什么請將我葬在21歲的作者多次修改書名并且只修改了時間。
因為每次修改的時間點是劇情發展的高潮。
例如,當作者將書名修改成請將我葬在13歲時,角色楊玚正經歷著一個毀滅性的打擊。
我抬起手臂,第一次學會反抗。
憤怒的野牛紅透了眼,高舉起的衣架劈頭蓋臉沖我襲來。
有那么一瞬間,我以為自己會死在家里面。
等到鄰居阿姨踹門沖進來時,媽媽正抱著我,默默忍受著爸爸的暴力。
濕潤的液體從我的額角滑過,浸濕了我短短的額發,但我卻沖著淚眼模糊的媽媽露出笑容來。
因為我們還是贏了。
鄰居阿姨的身后站著很多警察叔叔,他們將打紅了眼的野牛抓了起來。
嗯好像,我還是可以繼續活下去的。
12歲的楊玚正經歷著家暴,根據第一章評論區讀者的留言,最開始的書名就是請將我葬在12歲。
然而,等到劇情發展到家暴者以襲警被抓,楊玚的母親上訴成功離婚后,作者就將書名修改成了請將我葬在歲。
請看清楚,不是13歲,而是沒有詳細寫出的歲。
不變的文字是全文的中心,不管是從讀者視角還是作者視角來看,這本書都是在寫角色楊玚的受難與掙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