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品上線當天,群鳥服務器在線人數已高達全球人口24。隨著服務器的完善與發展,數年后,每日在線人數已經由最開始的24直逼79。
這不是一個小數目。
除卻不滿十周歲的幼兒,就連已到達退休年齡的老年人也沉迷其中。
而群鳥公司也從最開始的每日三小時限制時期,變成了無限制開放服務器。
其他國家是怎么打算和規定的,艾柯沒有多加了解,但至少華國這邊的政府強力禁止公民無時間限制進入服務器。
所以在華國,群鳥服務器的設限要比國外多些。
例如每日最長在線十二小時,未滿十六周歲公民禁止注冊群鳥服務器賬號,禁止將腦部意識上傳星網。
這一長串的規矩公布出來后,有不少人明里暗里在抱怨,但又因為國家機關嚴厲禁止,不退卻一步,最終的結果還是明面上規定的那樣。
國內群鳥服務器和國外最大的區別,大概就是在星網進行意識暢游的人在八小時限制到達后,意識會強制被斷開。
之所以說這些是因為
在場的夏億、萬群力、艾柯,都不是真正的人。
不,并不是在罵人。
而是他們的身體,不是真正的活人,而是仿生機體。
全身上下,只有腦部意識屬于真正的人類。
他們的本體如今正躺在家中休息。
非要比喻的話,大概就是,如今的寢室三人組,在玩一種很新奇的現實游戲,類似于第二人生那樣。
他們將腦部意識上傳,同步到各家購買的備用仿生人體中,相當于換了一個殼子。
這類仿生機體就像是電腦端的手機模擬器一樣,有著活人的一切反應,但不同的是,腦部意識可以隨時斷開與仿生機體的聯系。
仿生機體比群鳥服務器的誕生時間更早,最開始只是用于最簡單的人體模擬實驗。
但自從群鳥服務器誕生,有人嘗試將上傳的腦部意識連接到仿生機體中,一切就發生了轉變。
腦部意識與仿生機體的結合,似乎完成了傳統意義上的“永生”。
不少人意識到只要腦部意識永存,更換更加年輕自由的仿生機體就能獲得古人追求的永生,這一點單單從理論上看,就能夠讓不少人陷入瘋狂。
最開始的鏈接,科學家們將投入人類腦部意識的仿生機體放置于更加危險的科學實驗。
在“的確得到了更加精確的實驗數據”后,人們開始不滿足于此。
更加精確的投入腦部意識,到完全將意識上傳星網,再到傳送到更加年輕活力的仿生機體中。
人類找到了永生的辦法。
永生
全世界的人因為群鳥公司公布的這個消息而沸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購買、使用。
哪怕有的國家嚴厲禁止,但也架不住永生的誘惑。
有需求就有供給,總會有商人愿意鋌而走險,賺取利益。
明面上是79的覆蓋率,但實際上,現如今這個時代,還有多少人沒有在星網上傳過腦部意識呢
這種熱潮起初也被不少人抨擊過,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這種熱潮直到數十年后才見到了缺陷。
而這種缺陷,又是人類難以想象的巨大。
上傳過腦部意識的人們,已經喪失了感知情緒的能力。他們變得更加冷漠,沒有同理心,無法理解人類之間的社交活動與所謂的“情感”。
在追求極致精神娛樂的如今,他們幾乎完全喪失了感知精神娛樂的能力。
從天堂掉進地獄,就在這一瞬間。
怎么可能
怎么會這樣
怎么能夠
明明精神還在暢游星網,但再也感受不到“快樂”的人,就連憤怒都變得有氣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