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從一開始,他就在鋪墊。月池明白了她坐在這里的緣故,就算是說相聲,也得要兩個人啊。他是逗哏,她就是捧哏。月池接口道“萬歲可還是為韃靼而煩心”
朱厚照馬上接口道“又豈止是韃靼。諸位愛卿長于民間,可知,軍事衰勢,因何而來”
此話一問,首當其沖的就是狀元董玘。董玘與梁山伯是老鄉,同為浙江會稽人,他是當地出名的神童,八歲就能吟詩做賦,今年不過堪堪十九歲,就已高中狀元。更難得是,他為人剛直不阿,有讀書人特有的清正之風。當日觀春榜時,穆孔暉與月池同去之事傳開后,眾人議論紛紛,齊齊去穆孔暉所住的旅店打聽。而董玘卻緊閉房門讀書,頗有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的氣度。就為這個,朱厚照才將他點為狀元。而董玘父親是黟縣知縣,知縣是一縣之長,最重要的事務一是賦稅,二就是勞役。是以,董玘對此事顯然是有一番見解。
他也直說了出來“萬歲容稟,臣以為,國朝軍事之衰,關鍵在兵額不足。”
朱厚照聞言不解道“祖宗法度,軍戶世代相襲,一旦入籍,永不脫籍。每一軍戶先由長子充軍,次子、三子則為軍余。即便全家都亡,還會從原籍勾族人頂充。嚴密如此,怎會不足”這也是他真正想不明白的,若說是官員懈怠,可往年也曾下狠心申斥多次,怎得還是無效。
董玘嘆了口氣道“史記有言,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如不是連基本的溫飽都無法維持,軍戶何至于不惜一切,四處逃亡。”
月池挑挑眉,看來,她不止要捧朱厚照,還要捧一下小伙伴“我朝開國時規定,一軍授田五十畝,然而,屯軍子息繁衍,人數增多,良田不足,也是常理。不過,也不至于連溫飽都不足吧”
董玘搖搖頭“若只是如此也就罷了,朝廷還可另謀他策,關鍵是將官和當地大族大量占據屯田,數目之大,令人發指。”
真個就這般直白說出來了,眾人以既敬佩又畏懼的眼神看著他,就連月池也不由感慨一句,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朱厚照的回應是,當場賜御酒和御膳,又親自下階撫董玘的肩膀道“愛卿不愧為淑質英才,可嘆朕高居廟堂,竟不知軍戶已苦至如此。不知愛卿可有良策”
月池也期待地看向董玘。誰知,董狀元在酒壯英雄膽之下,又直言道“臣以為當秉公執法,嚴正法紀”
這八個字端得是鏗鏘有力,可說了等于沒說。地主階級是皇權的基石,而侵占土地是地主刻在骨子里的本能,甚至可以說大明朝就沒有遵紀守法的地主。你直接讓皇帝去秉公執法,不是等于明火執仗刨王朝的地基嗎輕則是群起而攻,迫使皇帝妥協,重則就是金鑾殿直接換人了。
朱厚照臉上的笑意也是一僵,他再拍了拍董玘,鼓勵道“還是得出個章程來,愛卿不妨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