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筠受寵若驚“這,那就多謝太醫了。我一定親自登門致謝。”
王太醫拱手一禮道“恭人客氣了,區區小事,不足掛齒。下官有機會為娘娘效力,是幾世修來的福分。”
婉儀聞言,賞了他兩匹宮緞和兩對金銀錁子,王太醫千恩萬謝地回去了。婉儀還特地囑托貞筠“拿了藥之后別傻傻地就送過去,最好找外面的大夫看看,再拿貓兒狗兒試一試,謹防有人下毒手。”
貞筠悚然一驚“對啊。我們與他素無交情,他這么獻殷勤,莫不是有意要害人要不還是別要了吧。”
沈瓊蓮在一旁冷眼旁觀,心里早猜得七七八八了,她道“娘娘和恭人且聽臣一言,二位終于知道小心駛得萬年船,是件好事,但凡事也不必太過畏首畏尾。王太醫在宮里當差,身家性命不過是娘娘一句話的事,他豈敢提著腦袋冒此大險呢”
貞筠道“依先生的意思,是用得了。”
沈瓊蓮微微點頭,她腹誹道,想來不僅是用得,還是頂好的藥,不過這就不用告訴她們了。她板起臉問道“您二位近日的功課做得如何,可不能因奔波,就荒廢了學業。擇日不如撞日,不若今兒就來考較一番。”
婉儀和貞筠面面相覷,只得應了聲是。
婉儀和貞筠面面相覷,只得應了聲是。貞筠那日大鬧坤寧宮,因得沈瓊蓮相勸才逐漸相通。自那以后,她就對沈瓊蓮格外佩服,得知沈女官在教皇后讀書,就表示自己也想向沈先生請教。沈瓊蓮于是教她們讀史。“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沈瓊蓮可謂用心良苦。但貞筠素來是個急性子,她便問沈瓊蓮,可有一學就能派上大用處的知識。
沈瓊蓮哭笑不得,后被她纏磨得沒辦法了,便教她讀明代各位先帝的祖宗教法。這些東西份量十足,又十分拗口。沈瓊蓮卻道“祖宗二字重逾泰山,雖說是家法,卻無異于國法,熟諳其解讀方式,就相當于握著一把尚方寶劍,你以為,廟堂上的那些大臣,是怎么勸萬歲納諫的”
貞筠聽了進去,從此日夜苦讀,從最開始的磕磕巴巴,到如今的對答如流。沈瓊蓮素來嚴格,可見她眼底一片青黑,也不由勸道“凡事不可太過了,熬壞了身子骨,可就什么都沒有了。”
貞筠笑道“學生只是怕,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先生,您看我在皇明祖訓上的火候夠了嗎”
沈瓊蓮失笑“這本書再如何用心也不為過。不過接下來,你可以開始讀太祖爺的一些敕喻了。”
貞筠喜不自勝,忙福身一禮“是。”
婉儀在一旁看得不知是何滋味,一方面她佩服表妹的拼盡全力,可另一方面,她卻酸楚,因為她自己根本連拼盡全力的機會都沒有。她心中仿佛有烈火在灼燒,讓她忍不住對沈瓊蓮道“先生,我也想學這些。”
誰知,沈瓊蓮卻道“娘娘與恭人的身份不同,恭人是為應急救險做準備,而您是皇后,要時刻謹記,后宮不可干政,您只能在幕后規勸,卻不能貿然動作,否則會適得其反。”
婉儀如鯁在喉,貞筠還拍拍她的肩膀,輕聲道“姐姐為我們夫婦做得已經夠多了。相公那么厲害,再加上有我這個賢內助,一定能很快回來,你就別多操心了,還是去照顧好皇上。皇上的病要再不好,太后那邊又有話數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