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武年間,嘉蔬署管轄九百戶栽種戶,耕種約九十六頃二十九畝的土地,專為宮廷及光祿寺供應蔬菜。這些栽種戶又稱菜戶,多是從山西拘役而來,要求他們自備牛具種子,千里迢迢到這里墾荒。隨著宮廷壓榨越狠,菜戶逃還山西的人數的越多。抓了又跑,跑了又抓,已經形成了惡性循環。直到月池借朱厚照想嘗鮮的由頭,命上林苑監下下力氣培植海外良種后,這種情況才得到逆轉。
以前為官不仁的監正被黜免,取而代之出身農家的新人。新官上任,上林苑監的風氣為之一肅。之后因著宗藩條例出臺,內庫漸為充盈,又為嘉蔬署增添了耕牛和海外種子,這才叫菜戶安心能留下種地。
新任監正心知,單靠四體不勤的讀書人不但種不出新作物,還有可能毀了種子。他眼看月池給第一任治農官馬卿的支持,不由活絡了心思,鼓起勇氣來找月池。月池不怕他們要錢要物,就怕他們敷衍了事。她果然和戶部尚書王瓊商議,命各州縣推舉精于耕種的老農,又托王守仁從海外引回有種植新作物經驗的人士。這些引進的人才,果然對海外作物的落地生根,起了極大的作用。
監正心知,土豆已經被馬卿搶占了先機,上林苑監人要出類拔萃,就只能在其他作物上下功夫。伴隨著開關,海外商人為了獲取中國的貨物,除了拿銀子,就只能拿西洋武器和新作物。在如此有利的先天條件下,嘉蔬署果然獲取了三種重要作物,那就是南瓜、玉米和甘薯。土豆一旦發芽或表皮變綠就有毒性,可南瓜、玉米和甘薯卻沒有這種煩惱。特別是南瓜和甘薯,南瓜結實大,又易活;甘薯本身又具有抗澇、耐旱、耐瘠等特性。先天如此優越的作物,當然更要種出個明堂來。在朱厚照的萬壽節上,上林苑就獻出了長約二丈,橫臥高五六尺的巨型南瓜,大家都以為是有神助1。
朱厚照龍顏大悅,讓切分賞賜群臣。誰知,這大瓜是中看不中用,長成這樣,壓根就咬不動。戶部尚書王瓊是萬分慶幸,沒把這弄成一道菜送到國宴上去,不然人就丟大了。月池為此還好好提點了一番嘉蔬署,叫他們別沉迷嘩眾取寵,忘卻初心。她能把他們抬起來,也能叫他們摔下來。
上林苑監正和嘉蔬署典簿顯然都還記得教訓,他們這次沒敢再炫耀這些奇大之物,反而說些農耕技術。典簿道“臣等從海外汲取經驗,總結出了套種之法。”
他們甚至拿出圖紙來比劃“您看,完全可以在一塊田中,種上玉米、南瓜和大豆。玉米喜陽,又生得高,可以作遮陽之用。玉米之下,便可植喜陰的南瓜。玉米在上遮擋日光,南瓜在下庇護玉米的根系。另外,為增肥,還可種上大豆。這正是錯落有致,三方互利。2”
朱厚照難得真心覺得不錯“你們確實用心了,都有賞。”
上林苑辛勞這么些年,不就是為了這個字,當即感恩戴德,接著就歡天喜地地退下了。
廣袤的田野中,他們二人漫步。
朱厚照又問月池“這些良種農技的推廣如何”
月池道“目前還是在京郊試推。翰林院那邊正在編戲作畫、編順口溜,已經寫好了十來本,但部分還是書生氣太重,被我打回去重改。鴻臚寺已經寫出了三本菜譜,目前正在做最后的修改。等天氣再暖和些,應該就可以大規模宣傳。”
在良種還未全面推廣時,李越就通過治農官推進農業發展,整肅漕糧運輸體系,創造了未加賦而糧庫足的奇跡,如今良種入世,畜牧發展,還有這么源源不斷的關稅補充,他們再也不用緊巴巴地過日子了
月池似笑非笑道“怎么,高興得說不出話來了”
朱厚照失笑,他拉著她的手“難道你不高興”
月池道“我當然高興,只是,高興之余又不免遺憾。這就是目前朝廷的所創造的極限了,未免,太低了些。”
朱厚照的笑意凝固在了臉上。
月池問道“我知道,你不放心財權旁落,希望我能替你出謀劃策。這自是應有之義,不過為了將來計,我也有個小小的請求,希望你答應。”
朱厚照漫不經心地捋了捋她的鬢發“說來聽聽。”
月池道“你該開經筵了。”心學問世,需要一個盛大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