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時候多一個人就是多一份力量,再不報團取暖,遲早都得是陛下的刀下亡魂。
有個鍘刀隨時會落下,腦袋不知何時就會搬家的恐懼,讓人坐立難安。
正不知所措時,顧府那邊的老管家深夜秘密上門,請他們稍安勿躁
“諸位的心思我家老爺都明白,還請稍待兩日,兩日后自然見分曉。”
他們一時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只能按照老管家說的回家關起門等待。
可這一等吧,還真發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先是大理寺那邊查出來是三皇子的人暗中主使,借著職務之便暗中換了運往丘城的糧草。
那人的確是三皇子的門客,當初三皇子四處給家里不爭氣的門客找活兒干,秋東也被邀請過一回,其中便有那人。
消息一出,滿朝嘩然。
眾人想不通啊,三皇子這么做究竟是為了什么
沒道理呀
正兒八經的道理講不通,可不就得陰謀論了嘛,有懷疑三皇子故意借著此事給太子使絆子的,畢竟糧草輜重是太子在負責。
這般懷疑的人就說了
“指不定三殿下那里從哪兒弄到了糧草,壓根兒不在乎這點損失呢”
萬一再因此延誤戰機,來一場戰敗,太子的罪責就更大了。
這推理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還挺能說服人。
太子覺得事情穩了,越發沉住氣,一門心思在重新籌集糧草的事上,不過兩日功夫便瘦了一大圈,任誰看了都覺得這是一個大公無私的好儲君。
但三皇子在朝又不是沒幫手,母親是賢妃,外家戰功赫赫,姻親遍布朝堂,能被人這般冤枉而無動于衷
人家也私下去查了,還很巧合的就發現那所謂的三皇子門客,私底下收了太子奶哥讓人送的兩個美妾,京郊用來養外室的宅子名義上也是太子奶哥置辦的私產。
這還有什么好講的,事情一目了然
他們家的三殿下是被太子給耍了呀,那人就是太子送到三殿下身邊的探子
“此次事件就是太子自導自演,目的便是掐斷給三殿下的糧草補給,用心何其歹毒”
“置前線將士的生命安危于不顧,還制造流言將矛頭直指三殿下,賊喊捉賊,簡直枉為人”
“前線戰況不明,此時處于休戰期還罷了,萬一正在激戰,糧草供應不足,后果簡直不敢想象,這是要置三殿下和數萬將士于死地呀,此等行跡,不堪為儲君”
前后不過一個時辰的功夫,官司就鬧到了陛下跟前。
皇后,太子,賢妃,以及相關人員齊齊跪在太和殿門口,嚎啕大哭,要求陛下給一個公正。
一個個都表現的自己可冤枉了,別人都不是好東西。
兩日之前誰能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個地步呢原本以為是一起非常簡單的倒賣糧草輜重案,這種事以往沒少發生,因為有足夠的利益,所以屢禁不止。
折進去的最大人物約莫就是那保山伯那個倒霉蛋。
他們也算看出來了,陛下是鐵了心整治保山伯,求情的被罰了一波又一波。雖然不明白原因,但沒人敢真梗著脖子和陛下唱反調對吧
結果呢,才兩日功夫,先是三殿下,再是太子接連被牽涉其中,且證據確鑿,快的讓人來不及反應,都沒給其他人出手的機會,事情就徹底被掀開在日頭底下。
怕是陛下此時也很頭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