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東人還在路上呢,宮里已經有旨意傳出,封福康王之子高秋東為英親王,三代后降等襲爵,封其子高長安為世子,其女高長念為臨川郡主,賞賜親王府邸一座,金銀財寶無數。
工部侍郎親自帶人在親王府邸做最后的裝點工作,禮部著人一遍又一遍核實,確保里面的東西將來能讓主人用的絕對舒心,賞賜流水一樣出了王宮,通過白虎大街,在所有人的注目下進了英親王府邸。
眾所周知,福康王是出名的黃金單身光棍兒,即便他老人家今年已經五十有五的年歲了,還是有很多權貴熱衷于嫁自家水靈靈的閨女給他。
偏他老人家不耐煩這些,只對外說早年娶過妻子,育有一子,妻子早亡,無心再娶。
可這么多年了,誰都沒見過這位王爺的妻子兒女,別說見過,就連聽都沒聽過關于他們的只言片語,比宮里的老太后還神秘幾分,時日一長,眾人只當那不過是福康王的托辭罷了。
紛紛猜測,這位王爺身上的親王爵位,將來不知道要便宜了哪個遠宗。遠宗那些人,才是最不希望老王爺娶妻生子的,他們可都等著將來過繼自家孩子給老王爺養老送終,好繼承他的爵位呢。
這猛不丁冒出個人,說是福康王的兒子,甚至給老王爺連孫子孫女都生好了,偏宮里還承認了這人的身份,如此高調的賞賜,可不叫人好奇嘛。
要知道他們這位陛下可是出了名的摳門,只進不出。每逢萬圣節,都只大力夸贊那些送他老人家真金白銀作生辰禮的大臣,就差直言“你送的很好,我很喜歡,下次繼續”。
對那些送“五谷豐登”“一統江山”這種巧妙心思的大臣耷拉個臉看都不愿意多看。
逢年過節賞賜大臣的東西,要么是陛下他老人家自個兒寫的字畫,要么是他老人家親自打的獵物,對于陛下的書畫水平他們不予置評,全當做是陛下的一片心意了,那些在冷庫里儲存了一個冬天的獵物,也只能咬牙收下并強裝出感激涕零。
反正,陛下從未用赤、裸、裸的真金白銀表達過他對臣子們的欣賞,一個銅子都沒有何況是今日這般大手筆。
就連陛下的親兒子親孫子,都沒得過他老人家的如此厚愛。
這英親王要都不是真的福康王親兒子,那才是見鬼了。
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開,便有好事之人三三兩兩聚在白虎大街的酒樓茶館里瞧熱鬧。
又一臺閃著銀光,栩栩如生的仙鶴擺件兒被宮人抬著從白虎大街穿過,二樓雅間的幾個公子哥兒腦袋伸的老長,直到宮人的影子消失在街角,才重新落座。
有人不由感嘆“這英親王到底是何方神圣,能讓陛下心甘情愿動用他的私庫”
就有人猜測“看這樣子,非立下潑天功勞不可呀”
有人納悶兒“除了和周朝那邊兒打仗,也沒聽說最近大都發生甚么大事啊”
還有人等著看熱鬧
“這下遠宗那些人的希望算是徹底泡湯了,往日一個個把福康王比親老子還親,恨不能日日上那邊府里請安,被老王爺趕出來依舊舔著臉湊上去,連臉都不要了,恨不能當場跪下管老王爺叫爹。
突然冒出個英親王,那些人怕是不會善罷甘休。”
就有人嗤笑道“這有什么,老王爺一門父子雙親王,英親王自個兒身上有爵位,不用繼承老王爺的,他們可以繼續扒著老王爺給他老人家當兒子嘛”
這話說的狠毒,在座之人卻聽的暢快,哈哈大笑。人家老王爺都有親兒子了,只要沒糊涂透頂,爵位寧可在百年后被朝廷收回,于情于理都不會傳給假兒子。
退一萬步講,老王爺真腦子有坑,在有親兒子的前提下,還要過繼外人,陛下也不會答應啊,他們陛下的摳門可不止體現在金錢上,對爵位的賞賜也格外謹慎小心,輕易不會許出去。
“就怕這個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遠宗那些人不明白。”
“我看哪,他們比誰都明白,偏要揣著明白裝糊涂”
“那可有的熱鬧瞧嘍”
有人毫無形象的歪在榻上搖頭
“我家老子和禮部那邊有點關系,說是宮里的老太后和陛下都對這位英親王重視非常,從吃穿用度到生活習慣,方方面面,親力親為,十分上心,遠宗那些人估摸著是沒戲了。”
有人將扇子開了又合,合了再開,聞言有幾分神秘道
“何止,我家老爺子最近常進宮,聽聞陛下近日因英親王一事龍顏大悅。”
便有人好奇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