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走到遠離親耕園的地方,皇帝才長長的嘆了口氣,感慨道
“老二他還有沒有譜了小東明明有帝師之才,怎的到了他嘴里,就是一窮教書的往常還覺得老二是個再靠譜沒有的,近日越和小東相處,越覺得他嘴里沒個準話。
不說照小東這么教下去,能教出一群怎樣的實干人才來,就他弄得那個什么格子列表,改一改朝廷好多地方就能用,方便又快捷”
老太后只聽著不言語,她老人家一輩子的智慧,讓她知道什么時候能插嘴,什么時候該沉默。
果然就聽皇帝抱怨后,爽快的喚來貼身大太監吩咐道
“英親王不是一直叫人尋上好的戰馬給臨川郡主嗎叫人把昨兒御馬監剛到的那一匹棗紅色的送過去。朕這做伯爺爺的第一回給郡主送禮物,不能太小氣了。”
皇帝在原地轉了兩圈兒,似是下了什么重要決定般,聲音都提高了兩分
“福康王送上來的請功折子朕也瞧了,就封朕的臨川郡主為威武將軍,享正四品待遇,叫她在戰場上放開手腳殺敵,我高家有如此英武的女兒,是祖宗保佑,上天開眼,有什么朕這做伯爺爺的擔著”
連老太后都詫異的瞧了皇帝一眼,魏朝雖然民風開放,較之周朝那邊,對女子沒有那么多束縛,但說到底還是男人的天下,對這一點,她這個垂簾聽政的太后感觸最深不過。
尤其是她垂簾聽政十多年,強硬的手段給朝臣留下深刻印象,在她之后,朝臣有意無意更加排擠女性在政治舞臺上大放異彩,對于這點她也很無奈。
福康王送來的請功折子她早就知道,再是沒想到念念那孩子,竟似天生屬于戰場似的,到了戰場才是如魚入海,任她遨游。
那孩子的優秀,讓福康王接連幾次給她這當娘的寫信,話里話外就一個意思
“別人家兒郎在戰場上有如此功績,怎么說也能得個二品大將軍,家里放三天三夜鞭炮慶賀,開祠堂告知列祖列宗,光宗耀祖,不勝榮耀,全族都當寶貝供著。
怎么到了我孫女這兒就如此吝嗇,家里沒一點兒動靜就算了,朝廷什么都不給,讓我孫女倒貼糧食武器給朝廷打仗,朝廷羞死個人算了”
老太后對二兒子的耍賴哭笑不得,但皇帝壓著請功折子,自有他的難處。
正式冊封一個女子為將軍,皇帝頂的壓力也不小。
如今,老二可算是得意了。
秋東他爹得意不得意暫且不知,秋東訓完孩子就拍拍手走了,其實心里對這群孩子的整體悟性,是感到滿意的。
訓孩子嘛,得讓他們自己意識到錯在哪兒了,慢慢改掉就行,也不用誰特意跑到他跟前大聲說“我錯了”,真沒這個必要。
要是他們自己沒那個想法,旁人就是說破嘴皮子,說的孔夫子再世為人也沒用。
這就是個悟性的問題,機會就擺在這兒,誰抓住了就是誰的,人生嘛,很難講清楚。
秋東指指身后的親耕園,吩咐老管家
“種地筆記,三日一謄抄,送到各府。”
老管家詫異“您方才不是說五日一送”
“哼,就不許我這做先生的跟他們玩游擊戰了”
虛虛實實,要是讓這幾個小子摸到他的實處,他這么多年的太學博士不是白當了嘛
“陛下那里還是五日一送吧,他老人家也不容易,怪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