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上他懷疑的目光,徐希又拿出一本韓非子語錄。
淳于越對韓非這個人以及他的思想學說都有很大的意見,秦國雖然因變法而崛起強大,最后完成統一,但法家立的法除了君王,不把所有人當做人看待,暴秦苛政,民不聊生,只懂打,只懂殺。
尤其韓非把儒家列為頭號消滅的五蠹之一,不論是他,還是李斯,或是商鞅,都欲以把儒家消滅。
若世人都不講禮,不講仁,不事孝,不論德,那天下將會變成什么樣
淳于越打開書冊,看著如出一轍的正確注解,臉色一變。
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竟然成了外出打人不能避了仇人,在家打人不能避了兒子。法家講上下公平,就得這么干。
這樣的曲解,他看了都氣,更何況是本人看到。
“少丞相這又是何意”他直接問徐希。
徐希也沒瞎扯,直接說了,“想看你們氣死。”
淳于越“”
看他臉色鐵青,徐希嘆息,“招賢令已經發布三年,來咸陽罵苛政,罵陛下,甚至罵我的都絡繹不絕,然而真正實干的人才卻寥寥無幾。那些身懷大才的不是偏安一隅的過著隱居生活;就是和其他同好聚集在一起吃喝擺爛,興起就罵罵苛政,庸碌無為;要么就是欺上瞞下,意圖叛亂謀反。”
招賢令淳于越也支持,并且出過不少力,聽她說這些,也確實是弊病,和她曲解糟蹋圣賢之語有什么關系
“四千冊掄語,三千冊韓非子語錄,后面還有諸子百家語錄的大貨,全部發往各個郡縣,他們飽讀詩書的各家文人學士就會群起而怒。再看到邸報上發表的文章,定會趕往咸陽來。如此一來,人手就有了。”徐希感慨,一臉我真聰慧的自豪神情。
“你想要人手,完全可以好生說話,恭敬邀請。”淳于越完全不理解她的這種手段。
徐希呵笑,“你是感謝一個人行動強烈,還是仇恨一個人行動強烈”
淳于越張了張嘴,聲音低下來,“那也不必如此。”
她終究還是為了挫儒家,法家,諸子百家的氣焰,想令他們改弦易轍。
但改法對他的誘惑太大了,秦律這本書他那里有,也看過,現在這本秦法前面只有簡單新舊對照刑罰,能直觀的看起來減輕了,那些苛刻的連坐消失了。
幾個對照之后,這本書開始制和法治,法家之法和新的律法之法。
法家的法是站在君主的立場為君主一個人謀劃,而她的法制和法治,糅合了更多儒家和墨家的思想,既維護秩序,維護君王,又為天下謀。
德治,法治,人治相結合,相映得彰,互相影響,讓酷虐殘忍的法,變成了另外一種新的東西。
淳于越沒說話,亦不需要解釋,因為徐希的書寫的半白話,傻瓜都看得懂。
他坐著不動,一直看了一個多時辰。
“這么大歲數了,竟然沒有視力低下老花眼,看來營養均衡,基因很好啊。”徐希看著就羨慕了,她祖父已經開始花眼了,她得盡快抽時間搞出老花鏡來。
淳于越“”
書還沒看完,但光看前面的文章,已經讓他如飲醍醐,只是讓他比較介懷的,法在她筆下變成了另外一種法治,儒家的禮儀仁愛也被她改變了。她仿佛是田氏的嫡系血脈,把李代桃僵,偷梁換柱用到無聲無息無形之中。
徐福此人現在淳于越都有些不知道如何定她這個人,她有奇才,有手段,有膽魄,野心大,但,好事她干,奸惡她也作。
“你既有心為天下萬民,又為君王,為何不行仁政德孝治天下”他想把徐希拉回正道,若是儒家有這等人,說不定他臨死之前還能看到罷黜百家,儒學獨尊。
徐希冷笑,“因為靠你們哪一家,大秦都會很快亡國。”
“不可能”淳于越絕不相信陛下若信儒家,施展仁政,黔首禮孝德善會亡國。
“淳于博士能看到大秦隱處的弊病,思想卻不接地氣,這就是沒有下放做官的害處啊。”徐希記下這個,以后所有為官者都得下放從小官做起,先為民做實事。
淳于越神色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