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沒有去竇府。
他倒是想給妻兄這個臉面,但竇皇后請求他不要給自己兄長太多的榮耀。竇丞相為人謹慎,但他家里人說不定就會因此飄了。
老皇帝自然是順從皇后之意,不過人雖然沒到,卻命令大太監帶去賀禮。
大太監回來后,沒忍住和老皇帝說竇府的怪事
“今日納幣之禮,竇丞相居然只準備了薄聘,鴻臚寺卿也不惱,反而是和竇丞相一唱一和,在府門外大談如今世俗受前朝末年影響,務崇華麗,侈風盛行,奢僭罔極。自高官到百姓,嫁女娶婦幾要傾盡家產。”
“是以二人決定從自身做起,薄聘薄嫁,力圖整頓這奢靡之風。”
“聽丞相與鴻臚寺卿說,此是鴻臚寺卿之女的提議,一時之間,街頭巷尾皆在夸贊這位巾幗,言其身在閨中卻憂國憂民。”
聽大太監這么說,老皇帝不禁回憶起了前朝末年。
那會兒真是紙醉金迷,上自皇帝公卿,下至庶民工商,衣食住行方面爭相奢侈,就連他在坊間看見的酒家女兒,二八年華,亦是頭上簪璃,耳畔墜珠。
璃是璧流離,來自海上黃支國,珠是大秦珠,來自西域大秦國。
整個國朝散發著不健康的糜爛氣息,烈火烹油。
那時,根本沒人想到煌煌大周,萬國來朝,會崩塌得如此突然。很多人都以為,它只是發爛了一點點而已。
那時,家家崇尚富貴嫁娶,大講排場,互相攀比,皇帝聘皇后用錢兩萬斤,相當于小農階層兩千戶家資,諸侯王下聘至少黃金兩百斤,就連小農需要出的聘金都高達萬余錢。
但別以為只有聘禮是這樣。
皇帝嫁女,準備的嫁妝基本不會低于二十萬錢。
宗室嫁女,嫁妝有數十萬,百余萬,乃至千萬不等。
小農亦要拿出數千錢。
如此競欲,富者還好,貧者根本無力承擔奢靡的婚嫁消費,民間十有八九是舉債完婚。
再后來,民間就開始棄嬰和殺嬰了。不分男嬰女嬰,生下來就拋棄或溺死。朝廷屢禁不止。
老皇帝嘆息一聲:“哀民生之多艱我年幼時,家中只有幾畝薄田,卻也能送我去私塾,后來,長兄娶親,長姊出嫁,家境一下子就落敗了,我也賣身為奴,只為了討一口飯吃。”
老皇帝從不忌諱自己的出身,他反而很得意,時不時拿出來說一聲。
能從奴隸當成皇帝,還有誰
還有誰
但,皇帝敢說,大太監可不敢接,只是閉口不言。
感慨完后,老皇帝道:“命翰林院那邊擬一則婚嫁禁奢令,詔令天下。”
此前賞賜許煙杪是“制”,如今卻是“詔”,意義完全不同。
一旦帝王用“詔”,便是官方文書,布告天下。
“再傳朕口諭,鴻臚寺卿李清蘊教女有方,賞李氏以清言攉賢,賞”
下令之后,皇帝心情松快很多。恰在此時,有宮人來報:“張美人言此前得陛下口諭,于一刻鐘后覲見,又聽聞陛下今日久坐殿中,憂心陛下未食,特送來蒜瓣面”
大太監側目一眼,心中不免為張美人拍案叫絕。
陛下因著出身,最愛的還是那些民間常見的食物,倘若這張美人送來什么糕點、膳湯,陛下就要下口諭訓斥于她了。
老皇帝輕輕頷首,那蒜瓣面就呈到他面前。吃了好大幾口,邊吃邊問大太監:“除此之外,還有什么趣事。”
大太監笑著說:“倒是有一則奇怪趣聞。”
老皇帝嚼下一瓣蒜:“嗯”
大太監道:“納幣之禮結束后,丞相府中傳出了慘叫的聲音,聽聞,是竇丞相在用狼牙棒追打幼子。”
老皇帝精神都起來了,手往桌角的瓜子盤摸:“發生了何事”
大太監把自己打聽到的告訴皇帝:“似乎是因為竇家子與濟北王世子爭奪花魁之事被竇丞相發現了。”
老皇帝下意識:“就這”
還以為鬧得那么兇,是什么父子反目成仇的人倫大戲呢。就搶個花魁啊還不是父子搶花魁,是和八竿子打不著的濟北王世子。
他連瓜子都準備好了,就給他看這個
還是許煙杪好,從來不讓他失望。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