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最先回過神來,面紅耳赤,嘴唇都在哆嗦著,幾乎是咆哮出來“打必須打
金山,一年一萬兩,銀山,一年五百萬兩,有這些金銀,他就能充盈國庫了輕徭薄稅先弄起來水利開發也搞起來還有各種各樣的民生福祉
當然,經濟不是只有錢就能做到的,但,大夏可以用這些白銀去外面雇人來開發大夏的民生附近的國家同樣也承認白銀的購買力。
這只是初步構想,后續的,還得開個朝會來議論。
總之,有了這些錢,他有信心跳過兩三代治世之基,直接開國即盛世
不少大臣眼睛都綠了。
能坐到他們這個位置的,誰是奔著當貪官被扒出來去的啊誰不想在青史記載上來一句“天統盛世的奠基人”啊
別說了
打
“陛下不能打”
誰
戶部尚書剛醒過來,就聽到這句話,當時就瞪大了眼睛看過去。
而說話的人,乃青浦縣知縣梁瑞,其人是一方好官,不僅自己從不侵占民財,也不許下屬侵占民財,除此之外,為知縣五年,革除苛捐雜稅,且注重發展當地生產,使得此地民富兵強。
戶部尚書對其有所耳聞,他還知道,皇帝也注意到了這個人,還打算等七年任期滿,
將他提拔到中央。
老皇帝對人才比較重視,便也能耐著性子問一句“原因”
并且打定主意,如果對方只懂得說什么戰爭勞民傷財,因為小小不敬便要出兵實在過于窮兵黷武。那只能說明這人并不適合進入中央朝堂,不如在地方為官,造福一方百姓。
這青浦縣知縣起身,先是沉穩地行了個禮,隨后才道“陛下,此地邪乎,有邪風相助,昔日周高宗三征倭國,每每即將滅國之際,總有邪風刮起,令周軍大敗。陛下若要進攻此國,臣只怕賠了威望又折兵。
邪風
老皇帝看向老御史。
老御史博聞廣識,在成為御史之前,已經守了四十年的皇家藏書閣了前朝加本朝。對許多事情都能娓娓道來,此刻他沉思默想片刻,才說“確有此事。高宗元亨九年,因倭人對周不敬,趁著周進攻遼東之際,于國書上自稱天子,欲借機試探周朝,想趁亂使其承認倭王天子之位,高宗大怒,頂著壓力兩線作戰,遣五萬人馬,乘戰船千艘,攻倭。
改朝換代之時,很多信息都會掩埋,尤其是關于前朝的,畢竟前朝史由后朝修,在正經官方史書出來之前,哪怕是在場的這些大官,都有不少人沒聽說過這場戰役。
閱讀過舊周書的除外。
老御史盡量照顧這些人,遣詞造句便偏向簡單明了。元亨九年七月十五日,周軍踏上倭國對馬島,數個時辰后,此島全面淪陷。“至二十四日,攻破壹岐島。”“二十九日,進博多灣,三十日踏上其九州本島。”
“半個月攻上本島還是雙線作戰那這也不難嘛。”左軍都督僉事笑完,直接拍著胸脯說“陛下,不用多說,你給臣五萬大軍,臣必能破了那倭國。”
禮部侍郎卻是搖頭“若是如此,周朝又怎么會需要三攻倭國,只怕關鍵在那邪風。”
老御史贊許地點頭,接著說“原本,北九州只剩一些殘兵敗將,只要再過四五日,就能攻入大宰府了。然而,就在三十日當日,突有狂風暴雨,整整肆虐了五天,那千艘戰船只余下二百艘,五萬大軍僅有三千余人搶了小船逃回中原,還有七八千人成了俘虜,剩下的,全部喪生在那股邪風中。”
連續三次都是如此,船上并非沒有陰陽官觀天象,
然而,邪風難測
說話的是那梁瑞,他一身灰撲撲的素衣,眉頭微皺著“臣知大夏威嚴不可侵犯,若顯得軟弱可欺,只怕周邊蠻夷都會看輕我等然而,倭國的邪風古怪,倘若大夏也來個三征倭國,不只需要二征,就足夠丟面了。
他提出一個辦法“臣認為,不若派使臣前去面斥倭王,再拒絕其朝貢,以示天威”老皇帝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