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娘...大姐...!”
阿奴用最快的速度沖回自己的家。
阿奴一家有四口人,爹...娘...大姐和阿奴...他們一家是西竹人,不過,不是王家村的人,是因為瘟疫才搬到半山城的。
以前阿奴一家,一天能吃兩頓...還基本上都是豆飯,沒辦法,竹山人就是這樣的窮,不過,自從到了半山城,阿奴一家的生活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阿奴的爹因為有手藝,所以進入了王木也就是那位木爺爺的竹器間,一個月有30積分,雖然30分只能換30斤大米,但是卻也可以換麥或者黍和稷,而且換這些可以換更多,30積分可以換一百斤的麥,300斤的黍和稷,一家人吃這些已經是足夠了。
黍:黍去殼,就是黃米,其子實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釀酒、做糕。由于不利于消化,現在也基本上不用“黍”作為主食了。
稷:又稱粟,生長耐旱,品種繁多,俗稱“粟有五彩”,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釀造的。粟適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區生長。其莖、葉較堅硬,可以作飼料,一般只有牛能消化。現在主食基本上不用“稷”了。
菽:豆類的總稱,古語云:“菽者稼最強。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菽者,眾豆之總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則曰荅。”豆類制品也是百姓們喜歡的食物之一。
而除了阿奴的爹進入了竹器間,阿奴的娘和大姐還因為和王家村一位村民是親戚,所以進入了熬鹽組...兩個人每人一個月都是10積分。
五十積分一個月,說真的,在半山城,阿奴的一家已經算生活的很好的一家了,要不然阿奴也不會14歲了,還被送去上學了,要知道,竹山很多十四歲的男孩都不想讀書,特別是家中的勞動力。
畢竟十四歲已經算是半大小子了,可以支撐一個家了,所以韓碩發布自己的命令說十四歲的男孩都要進學堂讀書的時候,很多家中沒有勞動力的小子,都偷偷的多報了一歲。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畢竟人家也要活著,好在不是很多,所以韓碩也就睜只眼閉只眼了。
...........................
“阿奴...回家了,不要跑了,小心摔了。”阿奴的大姐笑著走了出來,看得出阿奴的大姐很喜歡阿奴。
“阿姐...你看這是什么?”阿奴自豪的將韓碩給的手表給亮了出來,等阿奴的大姐看清楚后,一個驚訝道:“阿奴...手表?你手中居然是手表,呀...阿奴,你是從哪里弄來的?”
手表這個稀罕的玩意,所有的竹山人可是都有耳聞,韓碩的積分換購處,當手表第一次出現的時候,一萬積分那高昂的換購數字,著實的是讓竹山人驚駭了一下。
不過,當了解了手表的用途,和手表內部那精巧的設計之后,竹山的男人們都對手表產生了一種渴望,很多人的心中都有換購一塊手表的心思,但是手表那高昂的換購數字卻深深的讓竹山男人望而卻步。
至今依舊沒有誰愿意用一萬積分來換購手表,而擁有手表的人也是寥寥無幾,除了竹山六部的部長外,幾乎沒有人擁有。
所以這樣稀罕的玩意出現在自己弟弟的手上,你說阿奴的大姐怎么可能會不驚訝。
就在阿奴大姐說話之間,阿奴的父親也走了出來,當阿奴的父親也看到阿奴手中手表的時候,和阿奴大姐一樣也是露出了驚駭的表情大喊:“阿奴...你怎么會有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