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不甘心,銀素心軟,只要自己真心悔過,她還是會原諒他的。鄭家關門閉戶,不要緊,他可以等,就算等到明日鄭家人出門上朝,屆時他負荊請罪,也要把銀素求回來。
鄭宅中,窗前的香案上燃著蘇合香,偶爾吹過一陣風,將筆直的一縷青煙吹散了。
鄭家一門,有不少人在朝為官,鄭銀素的長兄鄭詵,就在尚書省任吏部尚書。辛重恩在門外一通喊,鄭詵也聽見了,底下人問怎么處置,他只說不必管,就關門看書去了。
長嫂黃氏坐不住,忙趕到銀素院子里來,見銀素正抱著和月,教她認千字文,看上去一派平靜氣象,心頭的焦躁也平復了些。低聲喚小姑,“廚上蒸了魚羹,我讓人取來,喂和月吃些。”
鄭銀素聽了才放和月下地,笑著叮囑她“跟乳娘去吧,吃些東西,再睡一會兒。”
乳娘上來引領,將孩子引了出去,剩下主母與娘子好說話。
鄭銀素比了比手,“阿嫂請坐。外面鬧騰,驚動阿嫂了。”
銀素是家中最小的妹妹,和長兄差了十五六歲,說是兄妹,其實情同父女。銀素的父親身體不好,很早就辭官回茶陽了,當初她與辛家結親,先入長安住在長兄的府上,大婚也是兄嫂親手把她送出門的,因此長嫂格外憐惜她,聽說她與辛五郎和離,黃夫人氣得大哭了一場。
如今小姑住在她府上,她絕沒有半點嫌棄的意思,再三地寬慰,讓她只管放寬心,縱是和離歸家的女兒,鄭家也養得起。
外面辛五郎的呼聲,黃夫人確實聽見了,派人出去查看,一會兒婆子便進來回話,說辛五郎不肯離去,還在巷子里守著。
黃夫人道“這又是何必既然和離得那么干脆,倒是別后悔呀,這會兒跑來低聲下氣,不知什么意思”
鄭銀素道“阿嫂別管他,沒人理會他,他自然就走了。”
黃夫人猶自苦惱著,“可這樣也不是辦法,我看他好像蠻有悔改的打算,我同你阿兄商量過,全看你的意思。若你愿意原諒他,咱們便敲打敲打他,約法三章才讓你跟他回去。若是你不肯原諒他他終究是和月的父親,且辛家待你也很好,不看僧面看佛面吧。”
這話是給她臺階下,銀素知道,兄嫂都認為她在氣頭上,等氣過了,還是會回頭的。可是這么長時間所受的漠視,已經讓她痛恨這段婚姻了。
她說“阿嫂不用勸我,我今生不會再回辛家了。和離之前我一夜不曾睡,想了整整一夜,是深思熟慮過后才踏出辛家的。家里人固然對我很好,我卻不能看著家里人的面子,和他湊合一輩子。阿嫂,我當初嫁給他,先是圖他的人品才學,二便是圖辛家三十不納妾的家規。可他遇見胡四娘子,連家規都敢違背,將來若是再來一個紅顏知己,我還得再受一遍這樣的屈辱。”
黃夫人怎么能不理解她的想法,那辛五郎再好,畢竟是庶出,銀素是嫡女,又是最小的孩子,全家一向寵著,擇婿上她自己有話語權,因為她選了辛五郎,全家就高高興興送她出閣了。
可是沒想到,這個選擇錯了,讓所有人悔不當初。然而辛五郎可恨,卻要瞧著和月,黃夫人是個很愛孩子的婦人,始終覺得父母雙全,孩子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