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月公主,出降吉日已定。出降當日,您需先拜別圣人與娘娘,再入花轎。花轎之中”
這幾日里,來教導元觀蘊出嫁當日禮儀的,是前兩日,由掖庭局李副使帶來的一位張姓嬤嬤。
這是張嬤嬤,四十上下,頭發梳得整齊光亮。
元觀蘊一垂眸,就看見她一雙白腴的手腕上,一左一右套著兩個實心金鐲子,體面又富貴。
她來得不久,總共不到三日,每日不到一個時辰。
元觀蘊東西學完了,她也就走了,趕去清點元觀蘊的嫁妝了。
說起嫁妝。
編造成冊的嫁妝單子,已經和尹問綺的禮物一起,盡數送到了他的小院。
張嬤嬤要去府庫處清點嫁妝,懷櫻也要在小院里清點嫁妝。
寢房的窗戶開著。院子里,懷櫻的呢喃,伴著風中梧桐葉的沙沙聲,一同傳進來
“織金鴛鴦桌椅套,一幅”
“綴東珠鳳頭金簪,三支”
“香膏胭脂珍珠粉,若干”
元觀蘊則在看尹問綺送來的箋書。
那箋書,和他送出去的箋書一樣,是放在盒子中送來的。
只是他的是個普通木盒子,尹問綺送進來的,卻是金絲編成的盒子。
打開盒子一看,里頭的箋書,更封了鳳凰紋樣的火漆。
然而,再把火漆輕輕揭開,卻會發現,這樣用心的外包裝之下,打開箋書,里頭卻僅是一行離騷。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及“贈公主”三個字。
再正反翻翻,確定除了一些隱約的香草味道外,沒有更多的東西了。
雖然并不知道、也沒有經歷過花前月下的故事,但以他往日聽到的只言片語,男子在喜歡的姑娘面前,似乎都更熱情如火一些。
至于手中這溫吞如水的箋書
也許,尹郎君是出于禮貌在回信
這樣的話,自己還需要再回嗎
元觀蘊有點拿不定主意,再想了想,還是確定應該不用吧也許尹郎君也不想收到太多的信。
做出了決斷,元觀蘊將信又收起來。原樣放回盒子中,與正在整理的嫁妝收在一起。
不過,無論怎么樣,送消息出去之時,他的疑惑,現在都得到了解答。
他的文字消息,可不可以傳出去
可以。
尹問綺的文字消息,可不可以進來
可以。還可以不被查驗。
那么,最后的問題。
尹問綺的東西,是通過宮中的哪個渠道,哪位貴人,傳遞進來的
今日懷櫻出去拿東西時,他看見隊伍里一個嘴唇下面有痦子的公公。
尹問綺送了多次東西,這個公公,都在隊伍之中。
他長得頗有些記憶點,牽動了元觀蘊腦海中的一根神經。
記憶的宮殿開始回溯,宮殿兩側,風光變化,最后,定格在春狩之時。
他看著自己站在角落,瞧見熙河與元珩對峙,靈璧捧著猞猁巴巴自營帳中跑出來。
她的身后,便跟著這個唇下有顆痦子的公公。
梁昭儀。
他是梁昭儀的人。
尹家在宮中的門路,來自梁昭儀。
“懷櫻。”元觀蘊突然開口,“你識字”
“來公主身旁伺候,自然不能完全大字不識”
“是在宮學中識字的嗎”元觀蘊。
掖庭既能專門教授才藝了,再教教讀書習字,也沒什么奇怪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