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無憂一出現,不用元觀蘊開口,便主動說“卻月皇妹,昨日我回到寺廟,發現寺中少了好些人,于是便和法澄大師一檢了一番,也把那些跑掉的人,畫出了些肖像來。你過目一下吧。”
說著,他將手中的畫紙交給元觀蘊。
元觀蘊接過來粗粗一看,少說也有十來張了。
“武陵王兄畫了一整夜”
“差不多。”元無憂,“但還是慢了。昨日我便應該派人把寺廟把守住,不給他們逃跑的機會。這些都是亡羊補牢,希望猶未晚矣。”
元觀蘊正要使懷櫻將畫像拿出去給弓典,這時候,元無憂又叮囑
“皇妹先將寺中的人,分開關押到不同房間中,你將這些畫,交給他們看,讓他們辨認畫中的人到底是誰。
也不要全給同一身份的人看,比如一幅畫不能全給長老看,也不能全給弟子看,最好長老弟子交叉著看,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求證出真實身份。”
“受教了,王兄。”元觀蘊。
“皇妹客氣了,我只是白叮囑兩句。”元無憂。
“王兄似乎極關心這次的查案。”
“圣人素日對我極好,如今遇刺受驚,且刺客還就藏在自
珈藍寺中抬出去的佛像里,我實在五內俱焚,深覺愧對圣人往日的厚愛”
元無憂慢慢說。
楚寒衣青提醒您金屋不藏月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何況,珈藍寺中,我的嫌疑也不小,不是嗎”
“王兄何出此言。”元觀蘊普普通通說,“誰都知道,圣人寵愛王兄,王兄敬愛圣人,豈會行此大逆不道的事情。”
“皇妹應該最清楚。”
“我清楚什么”
“先慈出身南楚,在端朝的后宮里總是尷尬的,也牽連了皇妹;而我,我是惠帝血脈,我的出身難道就不尷尬嗎”
元無憂微笑道。
圣人之前是世祖,世祖再前是惠帝。
惠帝時期,皇權不振。
曾經的索華嚴把持朝政長達十余年。這位索氏的領頭人,封汝南王,賜九錫、假黃鉞、劍履上殿,與皇帝同席,十余年間,三行廢立事;叫世人只知有大司馬,不知有皇帝,天下姓索不姓元。
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世祖舉旗清君側,一路打進皇都,殺了索氏,當時年幼的惠帝效仿堯舜,主動禪位,與世祖三辭三讓,傳為美談。
如今世祖殯天,惠帝也早已去世。
他們遺留下來的問題,卻并未隨著其人的死亡而消失呢
面對同樣的問題,他和元無憂給出的答卷卻大相徑庭。
元觀蘊這么想著。
不過。
就像他曾經在無數次的午夜夢想過想圣人死亡的話,那么元無憂呢
是否也會有這樣的設想。
是否,還會更進一步,有這樣的行動
畢竟,“我的父親,也曾是皇帝。”
“我,也可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