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馮府里收到錢塘的來信,說馮俊成人已經到了,隨侍只有王斑,同行還有幾個公務上的下屬同僚,同行之人不好意思麻煩馮家,推脫過后在縣衙安置。
馮老爺看過信,提氣頷首,“回個信去,就說讓他得空回來一趟,他娘和弟弟都念著他,要是太忙,只見一面吃頓便飯也是好的。其他的他心里有數,既是巡撫,便要為萬歲分憂為百姓解難,不可心生怠慢,要愛民如子。”
書房司墨的小廝不住點頭,一一記了下來。
“我兒俊成來信了”董夫人急吼吼從外頭進來,飛快邁過門檻,還未展信便先手帕掩面擦起眼淚,“上次來信是什么時候還是五個月前好狠的心,也不知是像誰。”
馮老爺咂舌,不大耐煩地遞信給她,叫她自己看去,別在書房妨礙他辦公。
董夫人兩指掣過信去,“我就是來取了信去給老祖宗一起看的。”
多的不說,她這就拿上信紙走了。
自從白姨娘五年前又給馮家生下個小小子,滿月宴上馮老爺不停被人夸贊寶刀未老,董夫人看著他容光煥發又溝溝壑壑的笑臉,忽然就有些厭惡了,連帶著對他的夫妻情誼也變得可有可無起來。
馮家庶出的小少爺叫馮益,全家叫他益哥兒,已五歲了,因為馮家老來得子,也因為白姨娘深受馮老爺喜愛,日常上他和嫡出的少爺也沒有兩樣。
大家也都有個共識,將來家業定然都由哥哥繼承,那就不妨待這個庶出的小弟弟好些,才不算苛待了他。
這會兒益哥兒也在老夫人屋里,正坐在炕上吃干果,白姨娘笑吟吟讓他剝了花生孝敬老祖宗,老祖宗也是喜笑顏開,被益哥兒使出吃奶勁剝花生的模樣逗得直樂。
董夫人來到門口見這一幕,不大高興地撇撇嘴,又調動起情緒,笑著進屋,“老祖宗,俊成來信了”
話畢,刻意留個氣口,屋里所有人的眼睛果真朝著她放光。
董夫人笑盈盈道“他人已經到錢塘了,就在老家里住著,說一切都好,正在錢塘料理公事。”她一屁股也坐在炕上,挨著老祖宗,“還說要巡撫民情,需要時日,不出意外年中才回順天府去,這段日子肯定能抽空上家來看看。”
“這可太好了,是再好不過的好消息”老祖宗一聽,越發高興,摸摸益哥兒的腦袋,“益哥兒,你大哥哥要回家來了,益哥兒想不想哥哥”
益哥兒哪里記得馮俊成的模樣,只大概曉得自己有位厲害的哥哥,家里人時常提起,卻對不上號。求助看向母親,白姨娘對他輕輕點了點下巴,他便道了聲“想”。
董夫人撫掌笑道“益哥兒真貼心,大哥哥也想你。”說罷看向白姨娘,“一個知玉一個益哥兒,都這么可愛伶俐。”
白姨娘溫聲道“他雖然沒見過大哥哥幾次,但大哥哥待益哥兒和善,記憶也就深刻。”
“這歲數的小孩真好玩。”董夫人躬下身去逗益哥兒,“等哥哥回來,叫他帶你讀書
習字好不好”
益哥兒才五歲,但月前已經請了開蒙的先生來家里教他道理,最怕聽見讀書習字這四字,直往白姨娘懷里鉆,“益兒不要讀書,益兒不要哥哥回來。”
“益哥兒”白姨娘“啪”地一聲打在他手背,“誰許你亂說話”
益哥兒不知自己說錯了,倏地大哭,呆坐著不敢動彈。
白姨娘連忙與董夫人賠禮,“太太,小孩子不懂事,說的話未必是字面意思,太太千萬不要當真。”
董夫人嘴角一抽,道了兩聲不妨事,心說她當什么真,小孩子不要讀書也不是不要哥哥,她何至于上綱上線的,真當她心眼是針眼不成
也多虧了馮老爺不在,否則定要甩臉子生氣。他才是那個連孩子話都計較的小心眼呢
老夫人笑盈盈拉過益哥兒的胳膊,將他抱在身邊,“那就不讀書,讓大哥哥帶你出去玩,你大哥哥回來,你大姐姐也回來,你們三個就又能一起玩了,大姐姐上回給你帶了個瓷娃娃,你還記得不記得”
益哥兒抽噎點頭,“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