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抹了一把眼淚,吸吸鼻子,讓自己正常點,然后轉身給喊她來接電話的工作人員道謝。
那人猶豫了一下,道“大妹子,你娘家是鄉下的,那指定沒問題,你帶著孩子們過去也是可以的。”
既然娘家愿意照顧,那自然是最好不過的,沒必要跟著男人遭罪。
去了農場可就難說了,吃不飽穿不暖是常態,人生地不熟還會被欺負。
這種事兒他可見多了。
其實不少人家被下放的時候除了老婆子跟著,不少兒媳婦都是離婚自保的。
女人和婆家劃清界限,帶著孩子離開,改嫁啊工作呀都是正常的,一點不受影響。
要是有感情舍不得,那等平反再復婚唄
也不是沒有先例。
當然大部分劃清界限的都是怕被連累,就算一開始有感情為了孩子假離婚,但是多年無望之后也就真離婚了。
事到臨頭,肯定得多為自己和孩子考慮不是
所以男人才給她這么一個建議。
林大姐跟他道謝,然后回家跟公婆男人商量。
她沒說自己帶孩子回鄉下,而是想把孩子送到爹娘身邊照顧一下。
她不能離開侯建文,他耿直古板,容易鉆牛角尖,去了農場萬一被人刁難,很可能和人起沖突或者被欺負,甚至會因為被打壓太過鉆牛角尖想不開。
她看著會好一些。
見她如此說,侯德明感慨道“患難見真情呀,以前咱好著親家從來不上
門打擾,現在咱不好了,親家倒是要上門來。哎。”
跟唐家一對比,真是天上地下。
林家這樣重情義,他卻不能連累人家。
他對林大姐道“讓你爹上來一趟也麻煩,倒不如你帶著孩子送過去。”
也讓兒媳婦和娘家聚聚,商量商量,不管是和婆家劃清界限帶著孩子在娘家過還是怎么的,也好有個計較。
另外如果三個孩子和兒媳婦去林家住,那吃喝都要錢和糧食,人家那點口糧夠不夠還難說。
所以他得把手頭的余錢和糧票都給孩子們帶上,交給親家。
侯母卻有些猶豫,她覺得林家可能不是真想接孩子,保不齊是想逼著閨女離婚帶閨女回去
不過兒媳婦和兒子感情好,想必不會拋下兒子不管。
要是兒媳婦走了,她真的擔心兒子熬不下去。
她認識不少被下放的,有五十年代下放的,有六十年代下放的,也有前兩年下放的,有些回來有些到現在也沒回來。
無一例外,都在農場熬了一身病,有腿瘸了的,有身體垮了的,還有直接沒了的。
當初她心里難受,悄悄給那邊匯錢糧票和舊棉衣,盡量幫襯一下老相識們。
沒想到風水輪流轉,現在轉到自己被下放去農場了。
奮斗公社。
掛了電話林姝和林夏勸林母不要多想。
林姝畢竟有原劇情和前世的歷史知識打底,心里并不慌的。
她道“只要不被槍斃,最后肯定會平反回來的。”
遭罪那是肯定的,畢竟養尊處優的人下鄉勞作,對他們來說就是遭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