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姐只好答應。
林大姐和侯建偉就不等陸紹棠回來,他們跟著拖拉機走。
那里面家具也有林姝給大姐家的,回頭譚木匠做完第一批還要拉過去,先緊著自己家擺放,既能自用還能但樣品,方便宣傳。
侯瑩有些舍不得陸秀秀,依著她寧愿在三姨家過年呢。
不過當然得跟著爸媽。
陸秀秀送她一袋子邊角料做的頭花,讓她回城送同學什么的。
侯瑩想的卻是她們不配,我要賣掉
原本靦腆大方的小姑娘也盼化了。
侯博和小侯偉自然也要先跟著爸媽回去,小侯偉雖然戀著甜甜盼盼不想走,但是知道三姨他們也要去祁州就無所謂了,等幾天就見到了唄。
他們先去祁州收拾收拾,回頭盼盼甜甜去了就能直接睡覺覺啦。
許小悠知道他們要回祁州,又替爹娘張羅東西走親戚。
陸合歡已經有了五個月的身孕,這一次去縣里也認識一些作家詩人什么的,他們那個圈子似乎喜歡送東西,反正有人來探望許詩華和陸合歡,每次都送他們點東西。
陸合歡吃不完,許母還偷著藏,許小悠就從許母那里硬摳出來。
麥乳精藏著給陸合歡補充營養,但是罐頭尤其是山楂罐頭、橘子罐頭還有姜糖之類的東西,就收拾一下當禮物送給侯瑩。
除了公社給的肉,林姝另外給大姐家準備了一罐子辣椒醬、一壇子咸雞蛋、一壇子咸菜、幾個大醬球。
大醬球就是夏天曬的那一缸醬,沒吃完的越曬越香,最后直接攢成醬球
方荻花還
讓陸大嫂回娘家買了一匹老太太織的土布,還找村里其他寬裕的人家淘換幾斤棉花,到時候讓侯建文給爸媽寄過去,讓老兩口在那邊過冬可以舒服點。
農人互相幫襯,最實惠的就是口糧、布料、棉花這些。
侯建文看到方荻花和林姝幫忙準備的東西,感激得說不出話。
當年爸爸早就和本家的族人決裂,為了北上解放不惜被他們罵家族叛徒、逆子,媽媽那邊的親戚也沒有多少聯系,即便這邊有個別親戚,也是只能共享福不能共患難。
從前他對岳父家、小姨子家其實并沒有多少感情,只是妻子想要幫襯娘家他不攔著而已。頂多因為侯母有時候鬧意見嘮叨兒媳婦,他為了維護妻子會主動說要給岳父家送節禮、養老錢之類的。
他卻沒想到在自己三十幾年的時間里,除了爹娘師長給自己的幫助,另外最大的助力竟然是妻子三妹一家。
如果不是妹夫及時趕到,他們一家在祁州就會被混混們欺負吃大虧,當時的革委會顯然是和稀泥的,誰聲音大拳頭硬就順著誰。
后來下鄉在其他大隊遭到冷遇,又是三妹和大隊把他們接過來,給了他們施展拳腳的機會。
住在陸家,大家和和氣氣的,沒人覺得他們是外人,更沒人覺得他們是來打秋風的。
社員們對他們非常敬重,一口一個侯工、技術員,把他們當成無所不能的存在。
如今他們要回家過年,大隊又給準備土特產、口糧,三妹和婆婆還特意想到他的爸媽,給他們準備了過冬的吃食和衣物。
他如何能不感激呢
不過他本就不是感情外露的人,平時也會羞于表達感情。
即便心里再感激,嘴上也不好意思說謝謝,總覺得一句謝謝太簡單、太輕飄飄、沒有分量,不足以表達自己的感激。
他覺得真正的感激應該落實到行動上。
他暗暗發誓一定要為農村的農業機械化出一輩子力。
晚上他就跟林大姐感慨,“丹丹,真是患難見真情,你娘家和三妹家對咱們的幫助,我會記一輩子的。”
林大姐卻沒那么大的包袱,她柔聲道“建文呀你別多想,我們這里就是這樣的。平時可能會磕磕絆絆,可遇到事情都是大家互相幫襯的。我娘家、我一妹三妹遇到事兒,我這個當姐姐的也肯定要幫襯。以前你不是也一直支持我幫襯他們的嘛。現在咱家有事兒,他們自然也是一樣幫襯的。人家也不求咱多回報,大家好好過日子就行。你不用有負擔,以后還是該滴咋滴。”
話雖這樣說,林大姐自然也是萬分感激的,只是不想給侯建文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