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通了電,但是電工們的培訓還沒結束,所以林夏還是得去縣里上課。
而陸家莊進入新一輪搶收小麥的時間。
今年陸家莊大隊的麥田格外打眼,灌溉到位加肥料,讓那一片麥子長勢極好,一棵棵苗壯穗大。
看著沉甸甸的金燦燦的麥穗,帶隊下鄉巡查小麥情況的秦書記等人很是驚訝,紛紛下地觀察。
“原來是真的呀”
之前支書去公社開會就匯報自己大隊西北坡那片地今年麥子肯定大豐收,有些人還不信,覺得不可能。
公社對各大隊的農田狀況了若指掌,那片農田年年減產,能把麥種成本收回來就不錯。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就好,現在麥子熟了,大家有目共睹,誰也做不得假。
支書、大隊長等人樂得合不攏嘴。
秦書記對其他包隊干部道“看來水輪泵澆灌系統非常有用,你們下到各大隊的時候也要督促他們修建水輪泵灌溉站。”
這時候侯建文騎車從其他生產隊考察地形回來,匆忙趕過來。
秦書記親切地和他交談,大力肯定技術組對公社以及大隊生產的幫助,“提高產量非常明顯呀。”
侯建文知道這不是謙虛的時候,他要大力宣傳科學種植、灌溉、施肥的理念。
優良的種子、足夠
的肥料、充分的灌溉,是高產的主要因素。
他正在聯系祁州農科院那邊的種子培育基地,希望給大隊購買一批更優良的種子,不只是小麥,還有玉米、棉花等,希望能夠提高抗旱、抗蟲害、抗倒伏的能力。
秦書記握著他的手,連聲道“好,好呀”
事實證明了水輪泵的用處,秦書記希望技術組能大力推廣。
侯建文道“我們用幾個月的時間把咱們公社以及相鄰幾個公社的農田、水源都勘察了一遍,不少地方水源緊缺,不適合安裝水輪泵。”
想實現灌溉便利水源是第一位的,如果沒有充足的水源,一切都是白搭。
本省有些地方比較干旱,十年九旱都不為過,水源不豐富。
陸家莊這里不錯,因為當初挖掘了不少蓄水平塘、河渠、河灣等,雨水充沛的年月可以自給自足。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當初上級組織出伕修水渠的時候,支書帶領陸家莊大隊的社員們積極修繕自己大隊通往外面的水渠,爭取和四面的水庫都連上。
這樣等旱季上級下令開渠放水的時候他們都能把水接過來。
即便中間有些大隊堵截流水,但是四面水路總能多幾個機會。
就因為這個,他們大隊這些年也沒干著。
有些大隊不行,不知道是大隊干部沒考慮到還是社員們不聽指揮,竟然沒有四通八達的水渠,只有自己大隊幾個孤零零的水塘。
那好干啥啊
侯建文把這情況說給秦書記,秦書記就找公社負責水力的股長,讓他去那些大隊溝通,等收完麥子讓他們也修水渠。
那股長面有難色,卻也沒拒絕。
有時候真不是他們不認真工作,而是有些生產隊真的很難弄。
比如上級組織出義務工,就是不賺工分不發補貼工錢的義務勞動,一般都是搞這種集體水力建設,他們生產隊就死活不肯出人。
不管大隊干部怎么動員,都不肯出人,反正法不責眾,完不成任務上級頂多撤換大隊干部、生產隊干部,也怪不到每個社員頭上。
每個公社總有那么一兩個破罐子破摔的生產隊,不知道是團結還是格外自私,生怕其他生產隊占便宜,死活不肯參加義務勞動。
秦書記表示知道了,讓其他適合安裝水輪泵的大隊先操作起來。
姚乃文把看到的這一些都快速記錄下來。
他已經來陸家莊蹲點好幾天了。
他本事來采訪陸家莊通電的,剛采訪完又碰上公社干部下來巡查小麥,他就繼續采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