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就讓二姐夫往市里帶。
大部分呢就讓陸大哥帶著人往他打開的市場銷售,那些買他們家衛生香的廠子也問他大隊有什么土特產,比如雞鴨、蛋、奶、豬之類的。
這時候人們對肉的渴望是很強烈的,只要有肉就不怕賣不掉。
所以隨著養殖戶越多陸大哥就越忙,地位也越重要,現在誰見了他不尊稱一聲“陸經理,回來啦”“陸經理,又發貨吶”
總之陸大哥就是社員們的活財神啊,能不好好捧著么
等社員們種完玉米,地里活兒又暫時輕松一些。
這個輕松是相對的,比起春種、麥收夏種、秋收秋種來說,現在只需要鋤地、捉蟲、侍弄棉花、高粱等莊稼植株,另外就是要挖淤泥、鏟草漚肥。
而此時春天種下的黃麻也開始第一波收割,要在數日內將麻皮剝下,泡水漚過然后去掉膠質保留麻纖維。
麻纖維晾干打捆就可以出售給供銷社交任務。
黃麻、苧麻、紅麻經濟價值都很大,供銷社作為連接城鄉的經濟紐帶,也會給各大隊下達一些副業任務,如果有額外的產品賣給供銷社也可以抵扣公糧任務,能兌換化肥、農藥以及布票等。
而這個季節也是孩子們拿著鐮刀去割苧麻黃麻葉子、花兒回來喂豬的時節。
能用野菜喂豬自然更好,這樣可以省下粗糧和飼料,留著冬天喂豬或者兔子。
就在大人孩子都忙碌的時候陸老爹接到了市委、縣委衛生部門下發給各公社的通知去市里進行優生優育培訓。
傍晚,陸老爹拿著通知回家找林姝商量。
在陸老爹和方荻花看來,偷偷跟著馬老師學習的三兒媳比大部分人都有文化,他
覺得公社婦女主任和衛生院都說不明白,他得問問三兒媳。
林姝正和林大姐、方姥娘忙著做泡菜、醬菜、腌菜,家里的菜畦碩果累累,每天的菜根本吃不完,林姝還讓侯博和陸安幾個給大隊知青點些,照顧一下城里來的學生們。
╳桃花露的作品七零養娃躺平吃瓜最新章節由全網首發更新,域名
聽公爹找她,她就洗洗手進了堂屋,喝杯金銀花茶水,“爹,怎么了”
陸老爹就把通知給她看,“你瞅瞅,公社咋說計劃生育呢”
“計劃生育”林姝前世對此也有一些了解,主要是聽奶奶、媽媽等長輩說起,另外從網絡也了解一些信息。
計劃生育從建國后就開始提,70年以后在首都等大城市試點推行,不過還沒有定為國策也不強制,只是倡導。
最初說的是“一個不少,兩個正好,三個多了”,尤其雙職工家庭為了更好的工作學習不適合養太多孩子,一般兩個就夠了。
后來就是“少生孩子多種樹”,提倡晚生、少生、優生,“一對夫妻一個寶兒”,再到后來基本就是強制計劃生育,有些地方工作人員甚至太過冒進,為了數據和業績打出“一人超生,全村結扎”的口號,成為后世不了解情況的年輕人的笑談。
經歷過口罩期的林姝深有體會,政策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基層干部怎么執行政策才是最關鍵的。
有些干部人性化,以人為本,有些則以政績為本,執法手段暴烈野蠻,既傷害政府公信力又傷害百姓感情。
她看了看陸老爹拿回來的通知單,上面沒提計劃生育,說的是優生優育,要赤腳大夫、婦女主任先行學習,回來宣傳推廣避孕措施以及晚生、優生、少生政策。
林姝“爹,那你就去培訓唄。我看咱大隊也的確需要宣傳一下了,就像邱進田家,他媳婦兒生了八個了吧這最小的才半歲,要是不避孕過倆月又懷上。他家本來就困難,欠生產隊的工分越來越多,這樣下去他幾個孩子陸續長大,又要娶媳婦兒成家,猴年馬月也還不上大隊欠款。”
她給陸老爹提議,讓他先不要提計劃生育之類的說法,免得社員們沒文化不了解,曲解以后會造成恐慌。
從優生優育的角度來宣傳,本著為困難戶解決問題的原則,提倡那些生活困難、夫妻一方身體不健康的家庭少生、晚生。
家庭困難,太多孩子養不起,就會越發貧困。
身體不好,生出來的孩子有問題,也不能很好地上工賺口糧養家,家庭也會隨之困難起來。
至于如何少生、優生,那肯定就涉及了避孕問題。
陸老爹點頭,“誰不說呢我老早就跟邱二婆子說了,她壓根兒不當回事,說能生是福,別人家想那么多還撈不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