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春神和扶桑的孩子,說是性格隨父親,樣貌隨母親,其實并不太對,她其實既不隨母親,也不隨父親。
她既柔和又狠絕,既陰暗又光明。
不是混合態,是疊加態。
她不像父親,天生就是雙靈體,兩個靈體之間甚至還會互相擠壓和吞噬,引渡掉邪靈一切就可以當做無事發生。
她天生就是正邪一體,且不受控制。
算出她是繼任天帝的同時,也算出三界晦暗的未來。
于是那三界的凋敝,便和她劃了等號。
很多人猜,是因為扶桑身上那邪靈的緣故。
所以孩子才會半神半魔。
春神一直把邪靈封印在體內,相安無事幾千載,天帝要求她重新引渡回扶桑身上誅殺,雙靈體本為一體,相生相克,只有扶桑自己可以徹底毀了另一個靈體。
但他本身的靈體,大概也會不存在。
且需要他心甘情愿。
幾乎算得上,同歸于盡。
春神并不愿意,她說,既是自己種下的因,便該由自己來承受這個果。
扶桑是她種下的,他的一切,都該由她來負責。
她站在大殿下,面容平和溫柔,態度卻堅決。
天帝低頭看她“你不會不知道,執著只會讓因果糾纏無休無止,釀成大禍之時,后悔便也晚了。”
春神拱手而拜,未置一詞。
諸神之中,她一向是最為溫和寬厚慈愛悲憫的。
彼時天帝也未堅持,知她一向有分寸,雖做不出殺戮之事,也不會置三界于不顧。
很快,誅神之戰徹底爆發,五方天帝各自派了麾下戰將,春神請戰,以圖將功折罪。
那時候春神在戰場上,受過一次重傷,因而邪靈失控過一次,它占據主導的時候,她曾表現出毀天滅地的神力。
盡管只有短短的一瞬。
但天帝徹底不相信她可以用自己的神相鎮壓封印邪靈。
把邪靈引渡回扶桑身上,誅之。
似乎成了唯一的辦法。
她有一日站在天河邊,望著縹緲銀河,萬千世界如云煙化散在天河幻鏡里。
渺小、不值一提。
扶桑是先天神樹,不死不滅,靈體抹殺,過個千百年,或許會誕生新的靈體。
只是新的靈體,就算是新的生命了。
新的生命,如果誕生新的邪靈呢
他要死幾次,要痛苦幾回。
春神拒絕選這條路,她把邪靈煉化,和自己融為一體。
神相上從此纏繞了一圈黑金色的紋路,在一片圣潔的青綠里,黑金色如果殺神的烙印。
作為生命和希望象征的春神,便也染上了晦暗之色。
春天,便也不再只是溫暖和希望的象征。
天罰隨即而至。
卻不是懲罰她,三界異動,春日染上肅殺,天雷滾滾,植物在冬天沉眠,卻死在春天。
甚至焦土千里,寸草不生。
大地一片荒蕪。
春神降世,她化作萬千的浮光,游走在每一寸土地上,所過之處,萬物復蘇。
她就一個世界一個世界走,走到神相稀薄,幾乎變成透明色。
天罰終止,她回天界復命的時候,像一團浮動的綠光。
神族擁有漫長的生命,先天自然之神更是與天同壽,可也并不是真的不死不滅。
天帝問她“棄一子即可,為何要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