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宏垂則實事求是一點“雖然目前不是很成熟,但是結構和內容都比較出色,很多樂段可聽性比較強,創新而不失本質,值得鼓勵。”
李迎珍也像家長一樣教導楊景行,說他要好好珍惜兩位教授對他的賞識,好好努力,當然,下星期的鋼琴系面試也不能放松。
李迎珍不耽誤過多時間,準備離開了又想起來“你過年帶的東西我們還沒吃完,什么時候想吃了就過去,帶昕婷一起,我給她說。”
楊景行說“好,不過我帶的沒嫂子做的好吃。”臉皮厚的就是這種,進李迎珍家門就叫她兒媳婦嫂子。
李迎珍笑笑“好好學”
然后就繼續開研討會。不得不說三人行有我師是很有道理的,楊景行從賀宏垂和龔曉玲那里得到不少知識,其中不少是作曲系畢業也不一定知道的。齊清諾顯然也是受益匪淺,做了不少筆記。
兩天的討論下來,四個人已經漸漸有了共識,交集越來越多,已經形成集體套路甚至是默契了。
不過賀宏垂也感覺出來楊景行并不是完全沒有想法,許多問題上,他似乎只是需要得到認同,然后就能自己全部搞定。說起某件樂器的某個樂段應該怎么樣配器配和聲,只要四個人討論出個大致方向后,楊景行就能很快填滿五線譜。
四點左右,樓下隱約的鋼琴聲停止了,幾分鐘后喻昕婷就很輕很輕地小推開四零二的門,偷偷摸摸地探腦袋。
楊景行說“進來坐。”
齊清諾在雙排鍵的手指只暫停了幾秒鐘,然后繼續彈奏“這個弦外音迂回解決會不會比較好”
龔曉玲贊同“我也這么想。”
喻昕婷安靜地在楊景行身后側坐下,看看電腦,看看人。
形式上是兩個教授給學生上課,其實是討論。對和聲學有很深刻研究的龔曉玲尤其能說會道,引經據典地讓齊清諾和楊景行聽得著迷。
古典音樂的配器與和聲中有大量的公式,是作曲系的學生要努力去掌握的,可這些公式在楊景行這里就不受歡迎了。幾件民樂樂器加上電子樂,想要做出足夠的新意,一味套用老公式老法則是不行的。
賀宏垂和龔曉玲的眼光都是犀利的,發現了總譜中二胡當主角的部分那一段很豐富飽滿,楊景行畫的綠線紅線也很少,所以就從這里為切入口分析楊景行的意圖,并說他的嘗試是成功的。齊清諾也挑出的好幾處地方,說那些她喜歡,那些她不太贊同,她對織體這一概念有比較深刻的認識理解。
賀宏垂又問楊景行對三零六的看法。楊景行說三零六的音色其實是豐富的,只要編曲夠好,是能發出光彩的。交響樂有它宏大的魅力,三重奏也有精致的感染力啊。
很快的雙排鍵和電鋼琴都派上了用場,開始檢驗楊景行已有的或者補充他還欠缺的。不過賀宏垂和龔曉玲只是建議提點,沒有指示。
齊清諾也不謙虛,在楊景行給她留出的合成器空間上已經有了很多想法,而且在她電腦中的譜子上也做了許多標注。而且她對電吉他的理解看起來也比楊景行好不少。
感覺在討論的時候,齊清諾甚至比楊景行這個作者都更加充滿靈感和熱情,不少想法都得到了一致贊同。兩個教授都發現齊清諾敢于對楊景行提出質疑,楊景行也樂于接受。
整個上午只是去上了兩次廁所,其他時間都是在不停鉆研,在得到一個收獲的驚喜中去期盼下一次激動。
十二點的下課鈴提醒該吃午飯了,楊景行先道歉“謝謝老師,我現在要去見朋友,不能陪你們吃飯了。”
龔曉玲說“去吧去吧。”
齊清諾說“也好,我請兩位老師吧,你不在我們說話方便。”
楊景行笑“別客氣。”
賀宏垂叮囑“下午還是兩點,早點回來。”
陶萌到老地方的時候楊景行才等了五分鐘,今天見面沒有回憶昨晚想什么或者今早上吃什么,入座后陶萌直接打開楊景行的電腦看他的新譜子,點菜的事都不過問了。
陶萌問楊景行這兩天和老師都說了些什么,楊景行簡單的描述。陶萌似懂非懂,干脆問楊景行的計劃是什么,這是一首什么樣的曲子,體現的是什么感情或者思想。
楊景行說他想寫的是一首好聽的曲子,至于思想感情,說不上來。
陶萌提示“你創作的時候想到最多的是什么”
楊景行笑“女生,最多的是你,然后是三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