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萌解釋“奶奶,他的意思是您也受歡迎。”
老人很樂“沒有的沒有的,我們感情是很好的。”
楊景行說“以茶代酒,敬您和爺爺的感情一杯。”
老人很高興地謝謝,陶萌本來想批評卻被拉入伙了。
吃完飯了楊景行結賬,祖孫都沒意見。休息會后就去找裁縫了,老人被楊景行攙扶著上車,步子都精神了不少。
不同于蕭舒夏想帶兒子去的定制店就在吃飯的樓下,陶萌奶奶中意的裁縫還有比較遠的距離。楊景行在陶萌的導航下把車開進了一條老街道,停在一家不起眼的服裝店前。
店面裝修還是挺不錯,只是里面只掛著一些旗袍唐裝之類的衣服。看店的是一對三十歲左右的夫婦,在電腦前看電影,看見被楊景行和陶萌攙扶著的老人后連忙起立來歡迎。男的說老人的氣色越來越好了,女的就夸陶萌“陶小姐越來越漂亮了。”
狐假虎威,男人對楊景行也幾乎鞠躬了“這位先生,請問怎么稱呼”
陶萌奶奶笑著介紹“小姐的朋友,楊景行,小楊。”
那對夫婦并不反感那么封建俗套的稱呼,男的還和楊景行握手“楊先生,初次見面,多關照。”
陶萌和楊景行心有靈犀的互相看一眼。
裁縫很快出來歡迎老主顧了,五六十歲的矮個瘦老頭,頭發還是烏黑,梳得油光水亮的,開口彬彬有禮地把客人迎進里屋去,他的兒子兒媳看茶倒水。
老人對楊景行夸贊一下裁縫的手藝,說“王裁縫”是老店了,上一輩就給上海的太太小姐們裁衣服。
看楊景行不太了解,裁縫的兒子就用年輕一代人的說法吸引他,就是什么明星在那部電影里穿的旗袍都是在這做的之類,有合影為證。
楊景行問陶萌“你穿過嗎”
陶萌果斷搖頭“不喜歡。”
先聊會天,原來陶萌奶奶是為自己的七十五歲生日來做衣服的。老裁縫說七十五歲是大壽,要大辦特辦,衣服起碼得準備個四五套,就算只有個把月時間了,他也是能拼老命趕出來的。
開始量尺寸后,楊景行和陶萌繼續守在老人身邊。不得不佩服女人在這方面的毅力,老太太連續站了十分鐘不用休息。然后還要選布料,這個要的時間更長。
被從裁縫店恭送出來的時候,已經是三點了。老人忘記了自己說過要早點回家,又想喝下午茶了。楊景行牢記陶萌的要求,不讓老人的笑聲間斷五分鐘以上。老人不但喝茶,還吃了些點心。
陶萌接到父親的電話時已經快四點,她沒多開心“回家你自己問奶奶”
老人拿過電話后很慈祥“慶輝我說的不要,小楊送我們。”
楊景行就送祖孫倆回家,老人想邀請楊景行去家里吃晚飯,這家伙居然不給面子,說有約了。老人不太高興,陶萌只得出面證實楊景行晚上確實是和老師約好了見面。
不去停車場了,從地上送,楊景行把老人攙扶到電梯前。陶萌剛刷卡就聽見了父親的聲音“陶萌你和奶奶上來,叫你同學在下面等我。”
老人有更好的辦法“上去,一塊上去。”
楊景行說“不用了,奶奶,你上去吧。”
陶萌看著楊景行沒邁步,還拖住了想進電梯的奶奶。老人就伸手拉楊景行“小楊,聽奶奶的話。”
楊景行不敢掙扎,進了電梯。
十二樓,很快就到了,電梯門打開,兩個少年人挾持著一個老人對峙一對中年夫婦,還有一個觀望的保姆。陶慶輝可能是剛到家不久,還打著領帶。他有一米七五左右的身高,雖然四十幾歲的人了,但沒發福。陶慶輝有一張比楊景行更方的國字臉,但是明顯少曬太陽,下巴上也沒什么胡須的痕跡,頭發比較稀薄了,有一點儒雅的味道。
儒雅歸儒雅,陶慶輝現在看楊景行的表情眼神并沒有什么歡迎的意思,但也不是冷漠,更接近嚴肅嚴厲。
楊景行還是笑臉“陶先生好。”
陶慶輝的頭點低了一丁點,他老婆笑一下,還是他的老母親最歡喜“進去和小楊聊天,一下午時間不知不覺就沒了。”
楊景行等老人走到地毯上后松開手說“奶奶,您休息,我先走了。”
老人不肯,抬手“休息,坐一會,奶奶想聽你彈琴。”
被女兒看著的陶慶輝只是稍微轉了一下方向,沒盯楊景行了,看著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