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清諾氣憤“我就這么點可取之處”
蔡菲旋正經說“你的身材符合西方審美,他們看何沛媛就會覺得太細了,肩膀小。”
郭菱提醒楊景行“你別只顧著看”
楊景行收回目光,呵呵“都好看。”
王蕊不信“好沒誠意”
一群人在樓上無聊了半個小時后就來人通知下去準備了。女生們似乎收拾好了心情,帶著笑容出現在眾人面前。
其實最后一個節目才剛剛開始,前臺傳來的交響曲結構精致,配器講究,雖然旋律略顯平淡無奇,但是線條是流暢自然的,能自然而然引起耳朵的注意。
雖然大家都忙著準備集體謝幕或者之后的離去,但是后臺并不嘈雜,都給了這沒讓人失望的壓軸節目足夠的尊重。年輕的作曲者現在也安靜地坐著,像是沉浸在自己的音樂里不能自拔。
或許讓張家霍指揮會更好的,所以三零六和楊景行似乎都對作曲者比較歉意,現在聽得尤其認真。
十來分鐘的一個樂章,整體素質超越了音樂學院每年都會產出的幾部交響樂的通常水準。
音樂學院的學生或者老師寫大型作品,尤其是交響樂,基本上是沒什么野心的。那感覺就像是一個水平很高的現代陶藝者,雖然是傾注了心血去完成一件作品,但是也不會幻想自己的產品會像官窯汝窯那要婦孺皆知人人追捧。
但是今天這件作品不是那種論文式或者作業式的,從作曲者那明顯的創新態度上就能感覺到,這件作品是有市場追求的。偶爾旋律上的流行化,和聲間或表現出來的通俗化,都說明作曲者讓自己在浦音數年積累的專業高雅知識向市場和大眾妥協了。好在這種妥協并不是投降,更說不上媚俗,這一個樂章對作曲者理論知識的厚重扎實有比較全面的體現。
聽到一處,齊清諾看楊景行,低頭沉思的作曲者也抬頭瞄了一眼今天讓自己的作品和大指揮失之交臂的人。
都是作曲系的,很容易聽出來剛剛那一段迸發式的配器形式以及旋律進行和雨中驕陽的高潮部分很像。當然,這說不上抄襲,更應該說是一次精彩的借鑒或者移植。
楊景行卻好像沒感覺到,繼續專注地聽著。
音樂停止后,觀眾席上掌聲整齊熱烈地響起。很不錯的作品,能讓人遺憾只能聽到一個樂章。那怕作曲者在學校遠遠沒有楊景行這么出名,可是后臺也還是響起了掌聲。三零六的女生們不是帶頭的,但是附和得熱情,楊景行也一樣。
作曲者被幾個朋友拉起來慶祝擁抱,齊清諾也湊熱鬧,對研究生師兄說“本來準備給你道歉,現在看來不用了。”
如釋重負的研究生搖搖頭“別說了,我也是沒辦法謝謝,謝謝,謝謝大家”
楊景行伸手“祝賀你。”
研究生手臂用力搖“也恭喜你,謝謝。”
雖然掌聲并沒持續很久,但是已經能讓作曲者高興到眼圈發紅了。導演也終于能稍微放松下來,急忙協調組織大家保證隊列。
交響樂團就不下場了,等著主持人說完了這部分臺詞后,就是楊景行和齊清諾帶著三零六,和所有演員們按照節目順序上臺。
掌聲又一次響起,但是也不能確定是給三零六還是所有演員的。現在臺下也沒那么規矩了,開始有人拍照,揮手。
演員們迅速站好后,主持人滿臉喜慶的笑容又開始了,先是謝謝了所有演員,再就請就是我們的作曲者,大一作曲系楊景行同學代表所有演員對觀眾們致謝。
楊景行在主持人的邀請下站出去,先深鞠躬,然后并不是那么感激或者興奮地說“曾經我以為,我們的學校好小,我還以為我們的任務只是努力認真去學,去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好多人看楊景行,這和他彩排的時候說的不太一樣啊。尤其是二樓的,賀宏垂皺眉了,李迎珍伸腦袋了,蕭舒夏緊張了不過樓下的人不知道,好多在拍照,喻昕婷拿著楊景行的小數碼不停亮閃光燈。
雖然不喜慶,但楊景行的神情語氣挺真誠“可是慢慢的,我發現每個人都有一片寬闊的音樂世界,每個人的世界都和別人有交集。這些交集讓我們的學校無限寬廣,這就是對音樂的熱愛。我發現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互相感謝,感謝我們為彼此織出這片美麗的音樂世界。作為學生,謝謝每位師長和前輩,謝謝你們給予的教誨和成就。還要謝謝老師前輩們教導出的每位同學,音樂學系,錄音系,表演系還有作曲系,是大家的努力讓我們的學校充滿了動力和感動。”
賀宏垂不皺眉了,楊景行現在的發言雖然比之前準備的版本肉麻啰嗦而且自私了不少,但也不是那么糟糕。
楊景行繼續陳述“后來我發現,對音樂的熱愛遠遠沒那么簡單,這些熱愛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和感情,這些熱愛,影響并滋潤了我們的友情,愛情,親情,師生情。這些美好的感情,在我們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滋生成長所以代表所有人謝謝所有人,祝所有人感情美好,祝浦音八十歲生日快樂,祝大家音樂節快樂。”
楊景行再次鞠躬后就回去站著了,一陣禮節性的掌聲響起。看樣子張家霍也挺有肚量,跟隨著周圍的人拍了兩下巴掌。
然后主持人再說一陣臺詞,可時間已經是十二點半,一頓不吃餓得慌的學生觀眾們開始退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