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推何沛媛“不準和我掙”
劉思蔓安慰“蕊蕊,你還有我啊”
邵芳潔拜服“你太重口味了”
說是休息一會,但是學生們等了差不多半個小時后老師們才出來,都是喜氣洋洋的樣子。
校長還沒坐下就宣布“同學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一個月后的浦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上,三零六將代表我們學校,去浦海大劇院為各國來賓表演她們的作品”
這次的掌聲是由老師和前輩們帶領的,三零六的女生們似乎都用了一點時間才反應過來。
感覺反響沒預想中的熱烈,校長就繼續說“浦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今年已經是第七屆了。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已經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音樂盛會,也是一個交流推廣的難得機會,在這里,讓我們一起祝愿三零六在音樂節的舞臺上,再次展現出她們的風采”
這次掌聲熱烈了很多。
校長繼續說“在這里,我代表三零六和楊景行,謝謝丁老,謝謝李偉光副主席,丁超如副主席。謝謝陸白永指揮,謝謝何知俊指揮。我相信,他們的鼓勵不但是給三零六的,也是給我們浦音每一個人的,我們大家以后要為了我們民族音樂的發展,繼續努力,更加努力。”
雖然浦海之春不是什么享有國際聲譽的音樂節,但至少對音樂學院的學生還是非常有價值,特別值得向往的。別說取得成功,只要有機會上臺,以后說出去,也會被刮目相看啊。
雖然那些人做決定的時候并沒征求三零六的意見,但三零六顯然一點也不反感,一個個都在震驚之后欣喜起來,后面的幾位都忍不住笑地眼神交流。
丁桑鵬接著又談就是我們是不是有值得其他學生借鑒學習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師,我相信在這個校園里,廣大師生之間,系與系之間,同專業的學生之間,都應該去交流,互相學習。我相信楊景行和齊清諾在跟老師學習的同時也注重了跟同學的交流,才創作出好作品。”
校長帶領廣大浦音人點頭對丁桑鵬的話表示支持。
丁桑鵬繼續說“剛剛說到了楊景行的其他作品,我都看過,比如那首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看樣子老師和同學們的評價都很高,還有流行歌曲的創作。所以大家會認為楊景行很有才華,理所當然能創作一首好的民樂作品。
我提議大家是不是換個角度來看待問題,楊景行多方面嘗試的成功,其中有沒有聯系我們都能聽得出就是我們中有些地方有比較強的歌唱性,我看鋼琴奏鳴曲的時候也有這個發現。
能寫出那么好的奏鳴曲,為什么還愿意創作流行歌曲他在創作流行歌曲過程中取得的經驗,有沒有用在民樂的創作中是不是因為這些不同的嘗試,讓他的眼界更開闊,對現在的聽眾和時代需求更了解”
老前輩提出的問題大家當然要認真思考,校長進一步提醒大家“丁老的中華魂,春華我們大家都會唱,鄉村交響曲,武夷交響曲,民族忠魂,二胡套曲也都聽了無數遍。請大家談一談創作中對不用類型嘗試的看法。”
有一個作曲系的學生舉手,他說自己也寫過一些歌,但是他一直把流行歌曲的創作和賦格的寫作當成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來做,認為兩者之間根本沒有關聯,他以后會盡量融會貫通,期望能做到舉一反三。
唐青說“otive,the,texture,ody,harony,不管是在歐洲還是臺灣,我所接觸的大部分學生,都認為這些概念太簡單了,他們幾歲就知道,不用再學。但是他們不知道,這里面包含的知識是他們永遠也學不完的,因為音樂的世界是無限的”唐青說起臺灣的一個著名音樂人,是流行樂團的創作大拿,對整個亞洲的流行樂團有很高的貢獻。但是好多人卻不知道,這位音樂人對古典音樂的熱愛其實超出流行樂很多,他甚至也嘗試過寫管弦作品
校長號召“三零六,你們誰說一下,為什么喜歡演奏就是我們”
郭菱和邵芳潔互相看看后主動站了起來“因為就是我們很好聽,作品不失藝術性,又具有時代感,符合我們的精神世界。龔曉玲教授說過這是一首用民樂體現并感悟現代青春的作品,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校長再問“還有沒有”
王蕊站了起來,一本正經的表情好大聲地說“我認為還因為作品有新鮮感,對聽眾來說是,對我們演奏的人來說也是。就我個人體會,樂曲中很多地方對琵琶傳統技法的突破,讓我有種挑戰的感覺。”
于菲菲也站起來“但是楊景行沒有刻意追求創新,他是在我們原有的基礎上。比如揚琴的分解和弦和雙聲部,我練了很久,但是完成后很有成就感,有種學以致用而且提高了的感覺。”
丁桑鵬點頭“我相信你們都有這種感覺,我們也有。我想聽聽爵士鼓演奏者的看法。”